播放地址

羊城暗哨

悬疑片内地1957

主演:冯喆,梁明,凌云,狄梵

导演:卢珏

 剧照

羊城暗哨 剧照 NO.1羊城暗哨 剧照 NO.2羊城暗哨 剧照 NO.3羊城暗哨 剧照 NO.4羊城暗哨 剧照 NO.5羊城暗哨 剧照 NO.6羊城暗哨 剧照 NO.13羊城暗哨 剧照 NO.14羊城暗哨 剧照 NO.15羊城暗哨 剧照 NO.16羊城暗哨 剧照 NO.17羊城暗哨 剧照 NO.18羊城暗哨 剧照 NO.19羊城暗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5 00:32

详细剧情

羊城广州,我边防军抓获了代号209(杨蔚如饰)的入境特务,死前交待要和广州基地头目“梅姨”取得联系。领导把侦破任务交给了王练(冯喆饰),他冒充209找到测字先生“小神仙”(凌云饰),“小神仙”让他次日见“梅姨”,而见到的人叫八姑(狄梵饰),马老板(夏天饰)安排他二人假扮夫妻,用电台和境外保持联系。私人诊所陈医生(韩涛饰)由于过去历史不光彩,其弱点被敌人利用,无奈之下服毒自杀,后被救起,在公安人员的帮助下,他克服糊涂思想,协助破案。得知敌特要劫持客轮去香港,王练随八姑上了船,这时,真正的“梅姨”出现了,她竟是八姑家的佣人刘妈(梁明饰)......

 长篇影评

 1 ) 揭露暗哨

情节巧妙而又不夸张,其实《潜伏》等谍战剧应该算比较晚出现的了,类似《羊城暗哨》《冰山上的来客》这类电影,都反映了我国谍战剧的高度和历史了。这些影片,是值得再次观看的。影片当然也有些脸谱化的嫌疑,比如敌方特务总要比我方男主丑些,然而,影片并没有一味突出我方的机智,突出的是我方如何破解一个个难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非常吸引人,这也令人知晓成功的来之不易。

 2 ) 羊城记忆

尽管有着太多意识形态的影子,但是不得不承认建国初期的敌特影片拍的很不错,在特色鲜明的人物之间,观众可以单纯的享受看一场荧幕上惊心动魄故事的乐趣。
影片的主题是:抓坏人,抓破坏我们安定生活的一切坏人。这种主题很单纯。

冯喆很帅,是风流倜傥的帅,不带脂粉气,不带邪气。小时候看这电影,惊呼我们也有和法国的阿兰德隆一样帅气的男演员啊。

影片里侦察员拿着《羊城晚报》接头,广州风情凝结在一部传奇里。多年以后,那份记录了广州历史的报纸又将何去何从?
如今回到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正好面对着本家陈氏祠堂,几百年的一次轮回。人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尽管作为一个外乡人不免会觉得孤独,但是,广州是热情的,它有着宽广的胸怀。我们就像千百年来那些迁徙的牧人一样,逐水草而居,寻找着自己心里的天堂。

 3 ) 有那么一些感人的旧片

比起当前的那些标榜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的le se..我更愿意看这些四五十年代的老片儿.看惯了花里胡哨的片头,每次看到老片开幕时的白色光点还有似乎晃动的屏幕,整个黑白的影象,我就充满了期待,会想起小时侯搬着小板凳热热闹闹的在学校操场上集中看电影的情形,很兴奋,尽管完全不知道在演什么,好象放的最多的是战争片儿..

故事背景是1958–1965年的中国,描写广东一带侦察员反特的悬疑故事.悬疑片儿,太有传奇色彩了.现在喜欢玩悬疑的人太多了,要么血腥暴力要么阴森可怕,当代悬疑似乎更多和惊悚联系在一起了.孰不知我们其实很多人只想要看悬疑,想看吸引人的推导.而不想看暴力血腥,也不想被惊悚片吓到半夜都不敢睡觉,每每想起依然脊背发凉.废话不说,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我方潜入敌阵做暗哨,打探消息并配合组织行动以抓获一小撮特务.但是安排很巧妙,最后的特务头子居然就是安插在暗哨冯喆和女特务假扮夫妻的家中保姆,的确震撼.也是故事的亮点.

影片无论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影象抓取点,都让人无可挑剔.严峻的形势下透出一种真实的气质,演员的质朴和真纯,我方人员的机敏睿智,处变不惊.敌方的狡诈与故做态度,都很完美.

每个演员无论戏分多少,表演的都无可挑剔,很到位.演员冯喆,更不用说了,和阮玲玉一样属于国产旧片老戏骨.一张一弛的气度,自然真实的演技.当然还有俊朗的外型,即使在今天.也不见得有谁能比得上他.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该还会有多少经典留下..

今天看到这部老片,写下些许文字怀念中国老一辈电影人们,在今天五彩斑斓却也参差不齐的影象时代,也许很少有人还会关注还会记住那些年代的严肃话题和黑白影象,包括最早的电影和电视剧,很多都是经典,可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但偶尔想起,感动依然会久久的停留在那里.也许随时光荏苒,科技迅猛,这些老片会越来越不被人注意,可是有那么一些人曾停留过,感动过,甚至记住了,就足够了.

 4 ) 当时的电影已经足以让人赞叹了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在于,这部电影的技巧和手法到现在都在被很多电影、电视剧模仿,五十多年了,我们的电影水平还是没有提高多少。

   1、配乐是相当大的亮点。这部电影的配乐,张弛有度,特别是紧张激烈的时候,闷隆的音乐推动着情节往前发展,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场景的设计很出彩,圈套、伏笔很是精致,冗余的场景几乎没有,精致的布局,在那个年代也是很少见到的。导演的功力,很是非凡。

   3、人物的表演是最值得看的。眼神和手势,即便是黑白电影,但是眼神的表演力,已经超越了黑白片的时代。


   这是当时的电影,却比现在的电影更精彩。

 5 ) 工商界人士

昨天看这个电影(IPTV重放)最大的感觉是按照电影的逻辑,抓住特务梅姨是次要的,挖出这个控诉团有那些有名有姓的“工商界人士”,也就是放得是特务这个饵,看看能钓出多少藏在人民深处的 军需主任来。这样想,其实有些不寒而栗的。

这个电影涉及到了ps的问题,就是把两张照片拼在一起,在1957左右该是专业技术了吧,之后我在《费家有女》里有看到一次,有照为证变得连眼见为实都靠不住了。


就表演而言我很喜欢狄梵处理的八姑,可以和《英雄儿女》里的王晓棠作比较,“是做真夫妻还是假夫妻,我们这样的人还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珠圆玉润之下仓皇辞庙,这个人物还是有些琢磨的。

梅姨,马科长,小神仙都太离谱了,夏天在昏暗的灯光下说要大干一场也太象小鬼了,如果特务都是这样的,世界就真的太平了。

演侦察科长的是于飞,他不是老演苏修特务的吗,一下子变成好人实在有种混进革命队伍的感觉,那个宏霞扮演的女公安再次说明好女人一般都那么令人乏味。

要说冯喆了,昨天仔细看了一遍他的演出反而不如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来得松弛,穿的西服衬衫皮鞋还是很潮的,这一点,王心刚庞学勤哪怕孙道临都比不上,感觉他就是那种香港回来的,举手投足那么倜傥,那句 出去逛逛,不玩怎么像香港华侨 的感觉很好,但他要演出革命者的味道的时候就有些僵,大抵就是马连良突然唱红灯记的感觉。

冯喆,咳,活着该多好。

 6 ) 想看重拍

开篇不错,有悬念,有动作。

大同酒家。海珠桥。凉茶。算命摊子。《广州日报》。西关大屋。

禁烟。

黄花岗。自由女神像远远可见。这大概是中国内地唯一公开放置的自由女神像。

墓地接头。这地方还真适合卧底接头。后来的警匪片怎么不用?

女特务太丑了,不符合现今的神剧标准。

长堤。爱群大厦。

广州旧海关钟楼。

天字码头。当年有客船从广州去海南哎原来。

茶楼的叫卖声为什么不是粤语?通篇没有一句粤语不能接受,除了景物,真是完全看不出广州的背景。

当时有相机的人很厉害了。还有微型照相机,牛C。

还有人力车。

“他妈的”印象中是那时候电影反派的标配。

大BOSS这个一点不意外啊,可能是拍摄的时候不自觉把她拍得像坏人了。

定时炸弹这个,现在看起来就是小儿科,拍得太不紧张刺激了。

男主冯喆,十年期间惨死的文艺界人士之一。好多演革命英雄的在十年间被批斗。

编剧是陈残云,广东作家。

这个题材却是上海电影厂拍的。

导演卢珏,他拍的《梅岭星火》我虽然没看过,但印象深刻,因为童年时妈妈买的《大众电影》上有专门的介绍。《跟踪追击》好像童年看过,没什么印象了,太小。

 短评

五十年代比起四十年代,国产电影突然飞跃了一个台阶。大幅度摆脱了话剧的轮廓限制,在镜头语言、表演台词上更丰富自然。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反特电影,拍摄手法圆润娴熟,情节推进顺滑流畅,悬念设置恰到好处。冯喆的形象深入人心,真是除了“风流倜傥”之外无可描述。只是演员本人看起来太瘦了些。

4分钟前
  • 昏昏爱染明王
  • 力荐

故事没有想象中精彩,冯喆的角色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老领导早已洞悉一切。但在这样严厉的剧本中,也可发挥大明星的作用,可以把一部电影演成个人秀,个人cut!如果冯喆哥哥现在出道,我可以成为粉圈女孩!电影里有不少胶片缺失,剪辑错乱和穿帮错剪入镜头。

9分钟前
  • 阿winter
  • 推荐

第一次看50年代的大陆谍战片,虽然剧情总的来说还是简单了点看完感觉“就这?”,但意外地很娱乐也很有跨时代的感觉——现在的各种组织也不就是去找联合国… 联合国其实就是美国换个名字吧拜托想想

1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故事环环相扣,梅姨真身的揭晓确实做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是拍得太像普法栏目剧(非贬义)了,节奏把握上不是太好。

14分钟前
  • 悟空&憨豆
  • 推荐

209演的还是挺好的。一开始就基本知道谁是梅姨了。几个女演员穿旗袍挺好看的。正好现在香港也正在闹港独,感觉有些人一直都在妄想颠覆我们。

15分钟前
  • 急先锋
  • 推荐

7.5,最好的反特片,剧情流畅、悬念丛生,圈套和伏笔的设置都是相当好的,结尾还有大逆转,那个年代最好的娱乐片了

17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考虑时代局限多一颗星。脸谱化人设和程式化表演是年代特色。总有一个白痴部下衬托运筹帷幄的首长。情节设置上也有很多硬伤。但看得出导演在尽力把艺术和意识形态结合的更好。军医主任在那个时代属于反动军官和历史反革命,要被枪毙,隐瞒历史更是罪加一等。最萌的是猫头鹰挂钟。滴答声巧妙暗示定时炸弹

22分钟前
  • 爱看电影的猫
  • 还行

其实冯喆一个人就值四颗星了。十七年的男演员我最喜欢两位,一个是石挥,一个是冯喆。相比之下,孙道临王心刚什么的简直弱爆了

27分钟前
  • 觐威
  • 推荐

早期反特电影里最好的一部

30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反特片的杰作,节奏快而不拖,无论人物的塑造,故事的递进,悬念的埋设,处理起来都堪称典范。丝毫不输同期好莱坞。

34分钟前
  • 追梦
  • 推荐

光影中模糊的广州,裹着毛巾被的病号,敌人的兵舰,梅姨,早逝的冯喆。

36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反特经典,水准很高,不输欧美。4星半。

37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反特片的一些特点:老局长做最后统筹,一个乏味的女警察,反面人物比正面人物更会演,反面人物将自己的诡计当众说出

39分钟前
  • joejoe
  • 还行

海燕厂摄制。赵焕章副导。十七年反特片里最注重艺术性的,开头以凶杀和波涛汹涌意象化结合,不直接展现,留下沙滩血迹。进入丛林,用主观扫视树木丛生。节奏不疾不徐,停滞在输液管点滴。多次用照片相似转场。注重人物心情变化和光影折射的对应,如陈医生被骗妻子外遇窗前面部阴影。全片缓慢节奏中托出一个接一个的悬念。

44分钟前
  • Kiyoko
  • 还行

极其偶然地,耐心看完一部老电影,堪称谍战片鼻祖,演员充满时代特征——看外表就知道好人坏人。但不得不承认,在57年,这样的电影一定是五星杰作。

46分钟前
  • shawn
  • 推荐

算是看过的反特老片中最好的一部,50年代的广州街景在最不解风情的镜头下也显出几分迷魅。

51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7/10。最大突破是将大反派梅姨设置成劳动人民的模样,刘姨假扮的老佣人穿着粗步衣和鞋、只做事不吭声,一副劳动人民的品性骗过了王练,原形毕露后昂首挺胸地换上套裙和高跟鞋。王练身为警员双手插裤袋、打着响指轻摇纸扇,毫无党的纪律性,却因不愿参与特务内部的淫乱被八姑说破不像自己人,男女特务的浪漫关系埋藏凶险、通过有限视角拼合梅姨的形象都在效仿好莱坞悬疑片。视听手法通过隐瞒反派的正脸、短镜头制造节奏:王练去甲板上打探梅姨下落,注意到一个旗袍女展开跟踪,镜头在急促的脚步和旗袍女的背影之间切换,结尾当公安人员在船底储藏室发现定时炸弹,整个过程由人群疏散的反应镜头、侦查员紧张表情和王练将炸弹抛入大海的慢动作,全景和特写快速交替。王练搜查八姑的抽屉偷拍图片资料时,微风摇动的窗帘倒影和急行军配乐营造人物内心的不安。

5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冷战视角下的反特片经典之作,叙事跌宕起伏,最后一分钟营救6得飞起。50年代广州的城市风光得到凸显,配乐和布景都非常加分。原来那个年代不只有微型相机还有照片PS。冯喆穿西服好有范儿,另外chiaroscuro lighting移植来表现反面人物也算十七年电影的独特一景了哈哈

58分钟前
  • Troubadour
  • 力荐

配乐不错,镜头语言还是革命电影那一套,冯喆那浓眉大眼真心帅气,举手投足都风流倜傥啊

60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还行

感觉反特片基本定型了,女特务如八姑再也不可能像阿兰那么漂亮了呜呜呜(┯_┯)。结尾炸弹随意了点哇。不过每段情节都很紧凑,悬念也是一个接一个不重样,挺好。

1小时前
  • 石头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