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在昨晚开播,一口气看完两集,吃饭戏拍得好。
它拍出中国人餐桌上的阶级色彩,几场吃饭戏遥相呼应,让观众看到阶层分化,了解人物性格,也为故事发展埋下铺垫。
《流金岁月》前两集大约拍了六七场吃饭戏,最好看的是朱锁锁参加的两次饭局,蒋南孙家的两次家宴。
它们拍出生活真相:一个吃的饭,就是他的阶层。
先说朱锁锁参加的第一次饭局——表哥的同事聚会。
表哥邀请朱锁锁参加部门同事聚会,并声明同事都带女朋友,她一口回绝。随后她主动提出参加。这种改变说明朱锁锁不喜欢表哥,又担心得罪他。
出尔反尔,有朱锁锁的生存焦虑。
她的颜值高,住在舅舅家,有一位没有血缘关系,愿意为她当舔狗的表哥。寄人篱下,让她没有底气得罪表哥。
餐桌之上,朱锁锁成为最亮丽的风景。表哥同事喜出望外,羡慕表哥艳福不浅。
这证明了朱锁锁的美貌,也在暗示朱锁锁是表哥这一阶层得不到的女神。
他们是会为在上海买房辛苦拼搏的社畜。
在饭桌上,表哥同学的女友们积极讨论工作上的事情,彰显程序员身份。
这种对话实在好,她们嫉妒朱锁锁的美貌,不服她对男人的吸引力,于是讨论工作,希望对让待业在家的朱锁锁产生挫败感。
值得玩味的是,朱锁锁在餐桌上撒谎她与表哥因为相亲,所以相爱。
顺水推舟当表哥女友,由此可见朱锁锁不管对错,擅长权衡利弊。
她懂得自己的斤两,一个寄人篱下的待业女子。
朱锁锁和马先生接连吃了两次饭,限于篇幅 ,我就重点聊聊颐园饭局。
论排场和消费标准,这次饭局让朱锁锁相信马先生是有钱人。
在饭局上,饭店老板亲自服务 ,彰显马先生的VIP身份。
老板亲自为他选螃蟹做金蟹套餐,送别时主动赠送两份秃黄油和蟹粉礼盒。
马先生在饭后主动要求送朱锁锁回家,他确认朱锁锁是上海小市民家庭出身的姑娘。
两份秃黄油和蟹粉礼盒,他全部赠送,是马先生对朱锁锁的示好,现在送小礼品,下一次送名牌包。
值得一提的是,马先生开豪车吃饭,和表哥骑电动车聚餐形成对比。表哥带锁锁在大厅吃火锅,马先生领锁锁在颐园的包间吃金蟹套餐。
马先生是不是有钱人,一直是前两集埋下的悬疑线——根据第二次饭局说自己滴酒不沾,声称爱好开车等细节推断,马先生极可能是有钱人的司机。
朱锁锁是表哥得不到的女人,却可能是有钱人得到的女人。在朱锁锁的朋友圈中,马先生是有钱人的象征。
朱锁锁身边当然不缺有钱人,比如蒋南孙就是她的多年闺蜜。
两人可以一起吃学校大餐厅的饭菜,吃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
这样的食物是朱锁锁的日常饮食,却不是蒋南孙的。
蒋南孙参加的家宴,一次在外面聚餐,一次是在自家吃。
两次聚餐都足以让凤凰男章安仁感觉到阶层不同带来的羞辱感。
先说第一次。
聚餐人员有蒋南孙,蒋父蒋母,小姨戴茜、王永正。
戴茜是饭局邀约人。
戴茜是个人脉广大的厉害角色。
朱锁锁认识的马先生,正是戴茜的人脉为她提供了可能。马先生背后的霸道总裁叶谨言是戴茜的朋友。
戴茜组的饭局释放两个对剧情有铺垫作用的信号。
其一,蒋家陷入经济困境。
蒋妈妈买不起宝石,开始戴不喜欢的钻石了。
其二,章安仁不是蒋南孙的真命天子,王永正才是。
蒋南孙的男友章安仁没有参加饭局的资格,王永正却得到了邀约。
或许有人说,王永正的妈妈是戴茜的朋友,请他吃饭也是长辈的心意(海归博士+海王身份也暗示王永正是富二代)。
如果这样说,章安仁于情于理更有资格参加这次饭局。
于情,章安仁是蒋南孙自己盖章的正牌男友,算得上她的晚辈。于理,章安仁为戴茜维修房屋提供设计图纸。但凡戴茜承认章安仁,她都会顺水推舟请他一起吃个饭。
然而,戴茜邀请的是连图纸都没有做出来的王永正。
这说明王永正出现在戴茜的饭局,是同一阶层使然。
在餐桌上,王永正画了张草图就得到戴茜的认可。
苦出身建筑师被海归富二代吊打,一个残酷的阶层寓言。
真不能怪戴茜不近人情,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一起吃饭确实会各种尴尬。
蒋爸的资金陷入困局,想要打章安仁的主意,主动邀请章安仁来家里吃顿便饭。
这一段饭应该是《流金岁月》最尴尬的场面之一。
一桌子美味佳肴,却是满满的阶层分化。
如果说章安仁是努力多年才到达罗马城门口的励志凤凰男,那么蒋南孙的饭局会让他意识到,蒋南孙就出生在罗马。
章安仁在饭桌上表现的无知,紧张局促,搞砸了他想要营造的好印象。
先说无知。
蒋爸给他挖坑,就坐前问他喝酒吗?
他也没有观察饭桌上的饭菜,直接说不喝。
章安仁甚至不会说一句,叔叔高兴喝,我也喝。
章安仁看到蒋南孙会喝酒,他才发现蒋家吃蟹喝黄酒的习惯。
当然,没有规定说吃蟹必须要喝酒,但从健康的角度看,吃蟹喝黄酒是最佳搭配。
这是蒋南孙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却让章安仁手足无措。
再说局促紧张。
章安仁要黄酒时,叫蒋家的佣人“阿姨”(正确叫法应该是贾阿姨),然后问蒋南孙“阿姨不来吃饭”——蒋南孙说蒋妈去打麻将了,也能证明蒋妈并不认可章安仁。
章安仁不被蒋家重视,因为他是需要努力奋斗才有望出头的苦出身。
苦出身也让章安仁拙于应对蒋家的规矩。
叫佣人“阿姨”,或许章安仁觉得自己很懂礼貌,蒋南孙也不会多想,但是像势利眼如蒋爸却会膈应。
不会说话可见章安仁的紧张。开吃时,他弄撒了黄酒,可能是缺少相关操作经验,也可能是心里紧张局促不安的大爆发。
相信在那一刻,无论多么美味的淮扬菜,在章安仁嘴里都会泛出苦出身的酸涩味。
习惯性起身说话,也是章安仁在饭局上格格不入的标志。
叫贾阿姨拿酒时,他起身。
蒋奶奶问他的名字,他起身。
章安仁这一过分客套举动的背后,源自他卑微的心理。
同样的场景,我们也能在《半生缘》看到。
叔惠在世钧家吃饭,佣人端来羹汤,叔惠直接起身接住。
苦出身的叔惠以为自己是乐于助人,其实这是一种冒昧的举动。
叔惠是沈家的客人,客人抢佣人的活,主人家是没面子的。因为叔惠的举动冒昧,餐桌上的翠芝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同样是面对佣人,世钧是一脸老爷相,让佣人盛饭。
叔惠和世钧在餐桌上的举动不一样,因为两人的出身不同。
叔惠出生在上海租房的小市民家庭,世钧家有产业,母亲是十指不染阳春水的富太太。
贫穷限制了叔惠的想象力,他没有世钧这种大户子弟的生活经验,不明白下人的工作,客人无需动手。
话说回来,章安仁也缺少蒋南孙的生活经验,于是在家宴上局促不安。
他看到蒋家置办了好多饭菜,直接就说,自己吃饭随便,无需做这么多菜。
蒋南孙告诉她,平时也是这样吃,这一次只加了个狮子头。
这就是不同阶层造成的误解。
章安仁对蒋南孙家饭菜的惊奇,像极了大多数人对奢饰品的态度:我们眼中的奢饰品,不过是有钱人家的日用品。
人与人的差距总是很大。
它就像同样是自编自导的导演,有人是尔冬升,有人却是郭敬明。
最大的问题~三观不正,引导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树立错误三观。现在审核机制的大佬们都如此敷衍了事的吗?居然还能在cctv-8播出? 我对郑强教授说过一段话记忆深刻,大概意思是,清政府并不是毁于太穷,而是,太富了,清朝不求上进,自毁于奢靡。反观这个剧,三观上都是在讲什么东西呢?魔改各种现实,传达各种畸形手段,若稍微往阴暗的方向想想,这剧真是恐怖。 我个人认为影视作品不该有过多的奢靡风,现在各种影视作品的受众人群主要为未毕业或刚毕业青少年群体,轻中老年女性,临近退休的老前辈,后两者且不说,但是青少年正是三观逐渐在成长形成的阶段~这种类型的剧是否合适这么在电视,网络平台大肆推广,播出? 然而,不知不觉中,当今的社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已是金钱至上,为了挣钱,各种如小时代系列等郭小四影视作品,各种宫斗剧,各种奢靡系列风靡电视台,网络剧中,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者中国弱,少年奢靡则中国不敢想象。还是希望相关领导加强监管,对各类剧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回到此剧情节,(ps:我是知乎看剧,仅看了几个片段,几段短视频,但是看了很多咱们睿智的知乎答者的吐槽,勉强算我看了剧吧) 情节中,章作为一个不到三十的高校博士,一个未留学的本土博士能得到留校聘书,这个人得是多么的优秀啊,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会没有上海户口?现实则是:有这么优秀的青年才识,上海不要你,北广深各种福利政策欢迎你。剧中魔改了一个能成为优秀留校博士的土木狗(虽然是建筑专业,不是土木专业),一般能留校的土博,得有强大的社会背景(这一点剧中明确章全靠自己),那么他要在那么多同样优秀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必须得他本人足够优秀,足够严谨,拥有足够的科研深度,举个不太合适的例子,章这种人才就相当于是刚毕业的白岩松崔永元,尼格买提等,即使有各种不足,有与社会略微不适应的原则(深入科研的那一群学者中确实存在一些自理能力,情商稍差的一小部分),但他们专业问题上必然足够敏锐,严谨,绝不会格局小。也许不那么了解(或不在意)各种人情世故,但他们绝不会心机婊(因为没闲心思),更绝不会是剧中的思想扭曲青年。剧中还魔改了上海土豪莫名看不起这么一个优秀学者,仅因为他出身穷的凤凰男,都什么年代了,还家世论,我都怀疑这是在中世纪的欧洲还得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此编剧到底是想引导什么,为何如此扭曲国内对各种学者的重视?如此赤裸裸的误导新中国对青少年正确思想引导的努力。剧拍得很好,很多睿智的知乎答主在边吐槽中仍不舍得弃剧,但是在华丽的拍摄手段中对青少年们各种不良三观潜移默化的引导,更是细思极恐。 更愿意相信这编剧只是迎合市场需求,在不经意间灌输了他不同常人的三观。故而,国内的相关管理部门是不是得提高审核机制?加入影视限制级机制。比如此剧,建议评价为18+,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各种三观不正博之一笑即可,但少年人里。。。。。
此剧评主要是从舒迷角度讲翻拍与原著,不客观有情绪但不乱说有底线。
一千个书迷心中有一千段流金岁月,翻拍注定要落地生根要迎合市场要取悦观众。作为普通观众,特别是经历过《我的前半生》爆却魔改冲击和无力体验之后,再看新丽+沈严+秦雯的铁三角与亦舒原著扯上关系,还是自己的最爱之一《流金岁月》,个中滋味真是动魄惊心又一言难尽。
正片上线,尘埃落定。不能说和小说一模一样,只能说除了角色名字其他毫无关系。
不以原著论之,新丽的选角(大部分)+沈严的审美+秦雯的话题,的确是铁三角应有的水准:
刘诗诗+倪妮的黑白天鹅故事已经说腻,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按姓名首字母排列”的所谓番位,一团和气的局面,对比某些剧血雨腥风的男女主之争,双赢的局面可谓起点就已棋高一着。而袁泉、吴越这些新丽合作熟面孔,也有极高的角色适配度,女性演员称得上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导演的高明一是选择了暖黄的色调,寒冬腊月还挺讨巧的,轻微的做旧感虽不至于模糊时代,却增添了几分故事感。二是开头直接用写真式画面跳过了青春时代的铺垫直接交待了双女主的关系,因为光影与美人的契合,无需过多言语观众自会脑补:闺蜜、亲密、两小无猜等等。让合适的演员演适当的年龄,是对演员的保护和对观众的尊重。也因为开头的“MV”,会让我们暂时忽略红白玫瑰同场戏份少,默契氛围淡的短板,毕竟很多人就是冲着“为妮写诗”而来,但显然编剧秦雯着重要表达的不是两个女孩的友情岁月,而且两个女孩的情感故事。从目前的男女关系走向来看应该不会再出现电影版那种两女争一男的魔改狗血桥段,但秦雯该有的金句做派和社会话题也一点都不少。原生家庭的病态,情侣关系的矛盾,职场生涯的挣扎好歹也能得到部分观众的共鸣。但是王永正从天而降与蒋南孙成为欢喜冤家的剧情设计刻意又套路,杨祐宁的演绎似乎也需要洗洁精来去个油;无名表哥叫做“jiaming”也大可不必,什么年代了,朱锁锁还需要在他人妇和拼职场间做选择?
整部戏的脉络其实和亦舒原著《流金岁月》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也就不用再为了争议而生硬地保留一些注定被时代淘汰的内容(srds,还是想吐槽这样的王永正,真是如此普通又如此自信)。
以普通观众的身份,这部戏还是值得一看,毕竟两女六男的都市爱情故事有美人美景话题争议的加持,不能说无趣和苍白。而且,想象原著作者务实直接的亦师太可能数了数版税后的零正在满意的微笑,那忠不忠于原著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但男主真的不能好好写吗)。
——以下是预告之后的书迷感想——
我是亦舒迷,几乎看过她所有的文字作品,而其中,最喜欢《流金岁月》和《胭脂》。主角都是女性,背景虽然古早,观念却颇为超前:闺蜜不互撕,母女相扶持。放在当下的影视甚至文学作品中,即使不算特立独行,也可称得上难能可贵。
亦舒小说什么时候成了“狗血”代名词
平心而论,亦舒的小说并不太适合翻拍,主观来看,它自带浓烈的时代感和地域性,周身围绕着疏离又克制的气息,和当下国剧流行的大开大合风格并不契合。她的作品强调不合时宜的姿态,是理想中的成年人,绷着一根自我审视弦,不敢也不会轻易崩溃,戏剧化是有的,但缺乏锣鼓喧天的热闹。
客观评价,它虽有人物和故事,但更多的是在描述情绪、姿态、价值,缺少落地的情节,留给了读者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可一旦改编成剧本,就好比一个人经脉骨格俱全,却失了五脏六腑,要么以“尊重之名”不加修饰,宛如行尸走肉任其自生自灭;要么以“翻拍为由”让其他编剧来填充血肉,一个自带清冷气质一个追求话题热度,两相冲突难免不伦不类。
《流金岁月》原著真的只是在搞百合?
首版预告出街,我是满屏叫好声中不和谐的那个,从原著角度出发,仿佛看了个寂寞。表面看我喜欢的是两个女孩长久的稳定的不被岁月侵蚀不被男人影响不被命运左右的真正的24k纯金友情;实际上我还对锁锁舅舅家对面下午三点准时飘散的香闻十里的烤面包念念不忘,因樱花雨树下牵着奇勒坚的南孙没有同牵着大丹犬的王永正打招呼而耿耿于怀。
小时候看书时喜欢的是主角,一个有勇一个有谋,喜欢南孙的潇洒大气,从天堂掉落地狱也不哭不闹,自泥泞中咬牙爬起重新做人的坚毅;喜欢锁锁的妩媚动人,如陋室明娟蜿蜒向阳,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不择手段的狠劲,也有千金散尽的傻气。
长大后再看,戳心的是少艾青春如此闪光却又如此残忍地一去不复返,是南孙遭受家庭变故重创后内里已经血肉模糊却要伪装正常,是锁锁平白给他人做了嫁衣自嘲“我已经完了”后再嫁他人妇的认命。少年时,因为自以为有大把时间和光明未来,所以有“天塌下来当被盖”的豁达与天真,少女心事只有学业和男孩。长大后,成年人的法则是不能轻易崩溃不能轻言放弃不可随意逃跑,所以要直面困顿解决难题肩负责任,南孙和锁锁选了不同的路却又可能殊途同归。
整部小说,虽然主角是两个女人,但不是百合擦边也没有女女暧昧,她们俩是死党是闺蜜是手足,她们的感情是理解包容,是互帮互助,是义气相挺,整个故事讲的是很赤裸的人性,很戏剧的真实,很荒谬的撕扯,很悲凉的命运。
定档之后的官方预告,色调和构图都有大家最喜欢夸赞的“电影感”,但我看到了《上海女子图鉴》+《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精英律师》+《三十而已》,看到了情爱,看到了生活,看到了职场,它是如此光鲜亮丽又光彩夺目,关系复杂又包罗万象,但我没有看到以上那些我喜欢这部小说的絮絮叨叨,更没有翠竹般的蒋南孙,也没有看到罂粟似的朱锁锁,这大抵不是我想象中的厚重压抑的氛围下,冷漠无情的都市中,因为两个女孩,而吝啬地稍稍露出一线金光的《流金岁月》吧……
《流金岁月》第37集第20分钟处,照搬了伍迪·艾伦《赛末点》里的台词,富二代女N号大谈“擦网球”,戴茜顺着话题说了一句“我宁愿当个幸运儿,而不是优等生。”
这句台词,刚巧契合了剧中两位女主的人生——幸运。
中了基因彩票的朱锁锁和蒋南孙,一位靠着天赐美貌轻轻松松走上人生巅峰,一位靠着old money家族呵护从小到大没吃过苦,两人凭借主角光环,被身边人众星捧月地宠爱着。
即便如此,编剧还嫌她们的光环不够强烈,安插了大量狗血戏份誓要加强她们身上的“悲剧感”。
结果当然是翻车了,评分从一开始的7分以上直降到如今的6.7分,并在结局后遭遇到观众的强力吐槽。
剧版《流金岁月》本来很被大众看好,它是经典IP,亦舒盛名在外,《我的前半生》盛况在前,加上演员倪妮和刘诗诗戏里戏外搞姬造势,片方不断迎合女性主义潮流喊口号……
在刚刚开播时,它是有过高光时刻的,时尚博主纷纷夸赞剧中造型精致华丽,把两位女主从头到脚的装束都扒了一遍。
然而,从第一集到大结局,这部剧值得夸的也就只有造型,其他部分完全是浪费卡司。
观众的槽点,大部分集中在其职场设置的悬浮、轻飘、无脑上面。打着事业女性独立奋斗的幌子,却走着“撒娇女人最好命”的平步青云职场路,社畜看完感觉被欺骗了。
朱锁锁,靠着明艳动人的外表俘获一票有权有势男人的春心,坐在大堂里刷刷手机被销售大佬看上,不用经过严苛面试流程,直接进入房地产集团上班。随便刷刷脸,就卖出三套房子。
蒋南孙,应届毕业生靠关系进入创业公司,没有实习期,一上班直接担纲大项目,好几万块奖金轻松落袋。穿着白衬衫打打柔光,说几句套路话,就能升职加薪。
过着如此顺风顺水的幸福人生,她们还要在豪宅里边吃小龙虾边哭诉:“为什么小丑总是我?”真正的小丑流下了愤怒的泪水。
这样还不够,为了进一步烘托女主的美丽、善良、可怜、自强,剧中安排了各色配角做工具人。
工具人一号——叶谨言。堂堂一个大型房地产集团的创始人,见到朱锁锁第一面,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嗖嗖安排财务给锁锁打了8万块“赃款”。接下来,这个大老板为了朱锁锁,每天又是单刀赴会、又是制造机会,他觉得这么好看的美女做销售屈才了,直线提拔她到总裁办,坐在自己门口办公。
更离谱的是,后来朱锁锁夫家谢氏破产,叶谨言放弃自己一手创办的精言集团,大爱无私投资谢氏,一力扶持谢宏祖上位,只因为他对锁锁承诺过:“你要记住,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朱锁锁下了蛊、还是叶谨言没见过女人?
一位年过半百的集团总裁,在商界迎着风雨打滚的这些年,想要接近他的美女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吧?看看王公子就知道了,身边的女人多如过江之鲫,何曾有人能让他放弃继承人的位子?叶谨言的集团是谈恋爱谈来的吗?说放弃就放弃,编剧觉得有钱人都是傻的吗?
真正靠自己打拼走到金字塔顶端的富一代,经历过激烈厮杀,见识过人心险恶,绝对不会单纯到相信有情饮水饱,也不会被区区一个凭空闯进生活的美女迷乱心智,更别说是为了真爱放弃生意成就。
我几乎可以想象得到编剧是怎么开金手指的,朱锁锁需要钱,给她安排一个老板吧,朱锁锁有困难,让老板来搞定吧……有了这样一个“恋爱大过天”的霸总在身边,朱锁锁和蒋南孙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费吹灰之力摆平了。
陈道明这次被坑了,身材维持这么好,美黑这么成功,却只演了一个恋爱脑霸总,还被鸡汤营销“原谅捧花的我盛装出席只为错过你”,道明老师实惨。
工具人二号——章安仁。章安仁这个角色戏份很少,但他是把蒋南孙捧上美强惨王座的男人,值得记一功。
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他人生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为了留在大城市,实现阶级跃升,找个上海土著结婚是其不二选择。在蒋南孙家里没出事时,章安仁招之即来;在蒋南孙家里破产后,章安仁不愿共同承担债务决定分手……就因为这样,章安仁被送上了“渣男”热搜。
站在客观角度,章安仁不过是表现了一个正常人趋利避害的心态,你可以怪他无情无义,但不能指责他大错特错。“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他们还没结婚,章安仁确实没有义务背负南孙的债务,他和南孙成长环境差异太大,好不容易摸爬打滚到在上海立足,不容自己计划有失,无可厚非。
但主创显然不想表现这个角色背后的心酸不易,只需要写他为了自保抛弃南孙,立一个靶子以供观众发泄情绪。
像这种立靶子的角色,剧中还有很多,章安仁的小镇前女友袁媛,在剧里的主要功能是恶心蒋南孙。这个没读过大学的女孩,从小镇来到上海,在咖啡厅打工没几天,恶补一下商务英语,立刻改头换面变身销售丽人;又过了几集,成功混到集团核心项目研发小组,和博士生王永正站在同一赛道上。
为了给女主添堵,编剧连正常逻辑都不要了,这么大的集团招人不看学历、不做背调,让没学过专业知识的人做建筑研发,难怪叶谨言要离开精言,这家公司确实不行。
还有给朱锁锁添堵的恶婆婆谢嘉茵、跋扈千金赵玛琳,两人联手搞事棒打鸳鸯,立志拆散谢宏祖和朱锁锁。最让人称奇的一场戏,是赵玛琳带着医生大闹病房,在临盆的锁锁面前,赵玛琳为了抢男人,像个泼妇一样不要面子肆意吵闹,难以让人相信这个女人是从小富养长大的千金。
除此以外,带锁锁出头的杨柯,送锁锁出嫁的范金刚,亦舒女郎戴茜,也都是全程服务于两位女主的工具人,但王骁、田雨、袁泉这三位演员,硬是靠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实力演技挽回一城,才不至于沦为陪衬。
以上这些工具人配角,他们没有关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切行为都围绕主角出发,就像游戏里的NPC,一出场就是为了给玩家提供线索或者制造麻烦,完成任务就下线。可是,影视作品不是玩游戏,一部戏要让人信服,就必须大小角色都立体丰满、有血有肉有骨架。
令人难过的是,像《流金岁月》这样把所有配角当成工具人利用的电视剧,内娱还有很多。同期另一部双女主剧《了不起的女孩》,人物设定也非常不合理,两位女主把闺蜜情演成“姬情”,而剧中大部分男人见了女主又像“种马”一样,春心大发挪不开眼,这种矛盾的感情、分裂的剧情,让人怀疑编剧喝多了。
这些所谓的女性剧,不过是吃着女性主义的红利,却换汤不换药的玛丽苏。
在《流金岁月》原著里,蒋南孙靠实力升职那一日,边喝酒边说:“我一切所有,全靠自己双手赚来,没有人拿得走。”而在剧版里,女主的一切都靠旁人好心奉献,电视剧把亦舒式的女性奋斗史,变成了“美黑总裁爱上我”的小妞糖水片。主创投机取巧,又想要话题度,又不想下功夫潜心创作,最后落得如此口碑,几乎是必然的。
而且,《流金岁月》引发群嘲,还因为它踩中了社畜的红线。这两年“打工人”“996”成为社会热词,每个社畜在职场上都有苦难言。而朱锁锁、蒋南孙在公司里漂漂亮亮走走秀、撒撒娇,借着追求者、备胎们的东风,就能轻易获得大家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名利,加班到凌晨才回家的职场人,哪里见过这种好日子。
而在这样的幸福生活里,主角们尚不知足,还要喝着香槟对观众卖惨,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人们对资本家的愤怒,也一并宣泄在《流金岁月》里。
这部剧的每一个工具人配角,都仿佛当下社会中、互联网大厂里一个个营营役役、面目模糊的小透明,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给资本家、给如同朱锁锁一般光鲜亮丽的上流阶层输送电量、制造光热,等到其自身电量耗尽、失去效用,便被迅速淘汰抛弃,不留下一丝痕迹。
然而,我们却忘记了,人不应该成为手段、工具,人应该作为目的而存在,每一个立足于更广阔空间的、鲜活的人才是意义本身。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幕味儿(movie1958)
《流金岁月》开播之前,我是不抱希望的,因为原班人马出品的《我是前半生》实在给我造成了太深的心理阴影,以至于我当时甚至希望亦舒的作品都不要再影视化了,今年上映的《喜宝》,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恐惧。
可是《流金岁月》播了十来集之后,我没出息的真香了。
虽然电视版的《流金岁月》的双女主没法和电影版里魅力无限的张曼玉和钟楚红相比,虽然《流金岁月》不像《我的前半生》那样从开播起就踩着无数狗血的情节在热搜上蹦迪,但是这一版的改编,终于保留了亦舒原著里的精气神。
《流金岁月》原著小说没有灰姑娘变公主的梦幻爱情,也没有两女争一男的泼天狗血,只是近乎流水账一般地讲述了两个无权无势的女孩子如何相互扶持地在这个男权社会里「笑着活下去」的故事,尽管她们的人生道路选择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但是她们的友谊却保持了一生。
男人来来去去,不变的是两个女人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的真·友谊。
原著里南孙说:“锁锁是那种难得的全天候朋友,”,“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之前不看好《流金岁月》,就是生怕编剧和导演认为这样的闺蜜情太平淡,不够刺激,非得上演闺蜜撕逼抢男人的狗血剧情,毕竟《我的前半生》的后半段,就是这样魔改崩掉的,本来子君和唐晶,也是一对如假包换的真闺蜜。
电影版的《流金岁月》也是这么崩的,明明原著里两个女人遭遇到的男人根本没有交集,而且以她们的个性也不会喜欢上同一类型的男人,结果电影非要拍两个女人为了一个毫无魅力的工具人家明争风吃醋。
因为家道中落的变故而发力成为独立女性的南孙,在电影里活脱脱的成了一个置友情于脑后、耍手段争取获得家明青睐的心机女形象,明明南孙在原著里,是一个为了维护锁锁的名声不惜与家人、朋友甚至是上司去据理力争的人。
原著中锁锁做过舞小姐,南孙的爸爸在夜总会里遇到她,回家便告诫南孙不要再与锁锁交往,南孙不服地说:「就该他自己跳舞,不让人做舞女,谁同他跳?」
至于对南孙这个形象至关重要的家庭和事业线,更是在影片中被删改殆尽,白白浪费了张曼玉和钟楚红的盛世美颜。
闺蜜、甚至是真正的姐妹为了一个男人反目成仇的戏码在过去的影视作品里不要太多,《情深深雨蒙蒙》、《一帘幽梦》、《天国的阶梯》、《海豚湾恋人》,包括《甄嬛传》都是如此,而我从小到大也耳闻目睹了不少真实案例,以至于有段时间,闺蜜这个词都被污名化了,连我妈都一早提醒我,要“防火防盗防闺蜜”,自己的男朋友尽量不要带出去给闺蜜认识……
我不否认这样的情节来源于生活,自然界里常见的是雄性为了争取雌性的青睐而竞争,它们靠美丽的外表和强健的体力来彰显它们的优势,打击同性并吸引异性。
到了人类社会这里是反过来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掌握着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资源和权力,女性没有继承权和工作权,使得她们只能用尽心思去讨好男性,形成了雌性竞争的局面,在生存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前面,什么闺蜜情,确实是不堪一击的东西。
但在女性已经获得了受教育权、工作权和继承权的几十年之后,雌性竞争的局面难道没有丝毫的缓解吗?
现实生活中我已经看到,这一季的《梦想改造家》中有五个成都的独身老姐妹相约一起养老,她们到处考察之后在丽江古城买下一栋老宅,改造之后成为了每个人的dream house。
围观群众有的咸吃萝卜淡操心,认为女性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住在一起肯定会有矛盾发生,可是她们在一起已经相处超过了20年,一样还是那么开心。
所以,还用老眼光去看待女性之间的关系,已经过时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还珠格格》、《延禧攻略》的大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很正面的态度去刻画了女性之间的真挚友谊,无论是紫薇和小燕子,还是容音和魏璎珞的友谊,其重要性都远远地超过了爱情的比重。
我一直特别喜欢《流金岁月》的原因也是如此,无论是章安仁还是王永正,都吃过朱锁锁的醋,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在蒋南孙的心中,朱锁锁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是《流金岁月》的灵魂所在,如果把这一点改了,整个故事都将不复存在。
纵然目前雌性竞争还不能完全消除,但亦舒早在写下《流金岁月》的时候就知道,当女性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在世间独立行走的时候,真正的友谊已经具备诞生的土壤了。
因为今时今日,女性群体所面对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如何与同性争夺异性的青睐,而是如何强大起来,给这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也是《流金岁月》原著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点。
原著里的朱锁锁是一个典型的捞女,她认为女人用自己的姿色去获取想要的东西,没什么大不了,她甚至还劝南孙也这么做,当然她最终为她的虚荣付出了代价,她失去了名声,也失去了被豪门认可的资格。
但在电视剧的处理上,我认为编剧对朱锁锁的改编比原著还要精彩,因为现在的上海,已经不是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一个女孩子只凭姿色,是无法成功混进上流社会的。
现在的富一代和富二代,可是狡猾着呢。
所以生活在上海的朱锁锁不仅漂亮,而且肯为了赚钱吃苦耐劳,为了签下一个单子用尽了浑身解数,就连打吊瓶都还在和周围的病友宣传自己在卖的楼盘。
可是在她带病坚持工作的时候,她的同事们,却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她,纷纷诋毁她是以色上位。
这就是职场女性所面对的赤裸裸的现实,你长得漂亮就是一路睡上去的,你要是为了事业不着急结婚就是没人要的女强人,总之,女性在职场上的价值,始终不被正视。
而蒋南孙的遭遇,则更为巨细靡遗地讲述了一个从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是如何艰难地成为独立的现代女性的。
蒋南孙的名字,已经道尽了一切,奶奶希望的,是一个真正的男孙,而不是她。
虽然蒋南孙从小锦衣玉食,是别人眼中无忧无虑的「蒋公主」,但是她的一切努力和优秀,在奶奶眼里都是无足轻重的。
「蒋家对南孙的功课一点也不紧张,南孙不是男孙,读成怎么样无关紧要,中了状元,婚后也是外姓人,老祖母的想法深入人心,感染全家,包括南孙自己。」
如果不是家逢巨变,南孙真的就做好了嫁给章安仁的准备,即便他有诸多不是,她也觉得可以忍耐。
原著里,奶奶挂在嘴边的日常,就是说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老太太自饭碗中抬起头来满怀牢骚的说:“还要读下去!将来做宰相仍然跟别人姓便宜人家。” 做父亲的连忙打一个哈哈,“叫女婿入赘好了。” 祖母仍然不忿,“蒋家就此绝后。”
她现在老爱说:“女孩子命好即可,嫁得好便是命好。”
这些原生家庭给南孙的定义和桎梏,在电视剧中都得到了保留和展现:
最有意思的是南孙的爸爸败光了家财,导致全家人被从老宅里赶出来,要去南孙的蜗居里挤,原著是这么写的:
祖母见到是孙女,她疲倦的说:“若是男孩,当可设法。” 南孙很平静的答:“这倒是真,他可去抢劫银行,我不行,他可以点铁成金,我也不行,我们蒋家就是少了一个这么样的救世主。”
电视剧则在这段给力的回怼之后进一步升华,指出造成这个家今天这个局面的,恰恰是男人而不是女人,但能给他们雪中送炭的,恰恰是一个女人而不是男人:
南孙这条线,就是她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女人也一样可以养家糊口,担起家庭的重担,在原著里,南孙感叹过自己的遭遇:
真奇怪,南孙心里想,自幼被当一个女孩子来养,父母只想她早早嫁个乘龙快婿(骑龙而至,多么夸张),中学毕业速速择偶,到如今,社会风气转变,本来没有希望的赔钱货都独当一面起来,照样要负家庭责任。 小时候做女儿,成年后做儿子,可惜从没享受过男孩子的特权,南孙觉得她像阴阳人。
虽然她是半强迫地去成为自己,而没有早早迈入婚姻,但她确实因为这样感到自信,且自由,「没有人爱我也不要紧,我爱自己,仗已经打完,我将慢慢收复失地。」
到最后,她最关心的早已不是爱情和婚姻,而是如何靠自己漂漂亮亮地活下去。
最后的最后,《流金岁月》的小说是这样结尾的:
蒋老太笑,“女儿有什么不好,孙姐妹,我老老实实同你说,儿子女儿是一样的,只要孝顺你就行。” 南孙在门外打个突,简直不相信双耳。 她真真真真没有料到有生之年,还能自祖母口中听到这样的公道话,一时手脚不能动弹,僵住在那里,鼻梁中央却一阵酸热。 过了像是起码一世纪,南孙大气都不敢透一口,悄悄偷回楼下,走到厨房,用纸巾醒醒鼻子,做一杯茶,坐下来喝。 她看着女佣把糕点取出放玻璃盘子上,捧上楼去给老太太先选。 趁王永正还没有回来,蒋南孙痛痛快快的哭起来。
当年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像南孙一样被感动,认为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奶奶的认可,似乎一切都是值得的了。
可是前段时间重温,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女人之艰难,就在于要比男人活得优秀数倍,才能勉强得到一句「女儿也不比儿子差」的认可,而男人生下来,什么都不用做,就已经被认可了。
所以,究其本质,《流金岁月》不是言情小说,更不是爽文,它写的是女人在这个世界谋生的种种不易,因此显得同性之间的友谊愈发宝贵。
电视剧到目前为止抓住了原著的这两点精髓,没有魔改,如果保持下去,无疑将是最具亦舒风格的影视化作品了。
开播至今,《流金岁月》不仅凭着剧情、人物设定赚足关注,剧中倪妮、刘诗诗、袁泉的造型,更是成了"吸睛"亮点。
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不费力的时尚感",也就是既时尚、好看,又没有过度雕琢、用力过猛的痕迹,而且与人物的性格、气质吻合。
首先,我们来说倪妮的"朱锁锁"。
亦舒笔下的"朱锁锁"美得像宝石般熠熠闪光、耀人眼目,倪妮也不是含蓄内敛的小家碧玉。因此,她的造型就是怎么"发光"怎么来。
初出场的粉色卫衣、白色短裤不必说,在突出了倪妮招牌美腿的同时,也奠定了"朱锁锁"随性、张扬的魅力。
之后的几套"艳色系"穿搭,更是将倪妮本人和朱锁锁的美都释放到了极致。
陪着表哥参加同事聚会、初次与马师傅吃饭时,朱锁锁一袭红裙,艳光夺目;
跟上司招待香港来的客户时,黑色打底短裙、玫红色外套,两枚金色别针式胸针更是点睛之笔;
团队聚餐时,橘色的连体裤线条流畅,既不过分突显身材曲线,又显得飘逸而洒脱。而领口处的碎宝石,则让人不会错过漂亮的肩线;
灯笼袖、深V、大红色的组合,配上"朱锁锁"的妩媚长卷发,又将她的优雅和性感融合得恰到好处。
"艳色"亮眼,"素色"也不输,造型师将"小心思"藏在了细节里。
浅蓝色圆领针织衫、同色阔腿牛仔裤的搭配,看似再随意不过,但长度刚及腰线的针织衫,却突出了倪妮的柳腰丰臀;
褐色针织衫低调而内敛,但修身设计与紧身九分牛仔裤搭配时,又因为勾勒出了倪妮的曼妙身材,而成了抢眼的存在;
白色长袖高领衬衣加黄色短裤,优雅感爆棚的同时让倪妮的长腿成为亮点;
米黄色丝质长袖、系带衬衣配牛仔裙,是动了心的"朱锁锁"难得一见的温婉、含蓄的小女人一面;
深V大领淡蓝色针织衫和灯笼袖露肩上衣、黑色深V上衣,则将倪妮精致的锁骨、漂亮的肩线呈现在观众眼前,简直性感到骨子里。
而换上职业装的"朱锁锁"则是干练、优雅的。
黑色、米色、酱红色、烟灰色的西服外套,倪妮都驾驭得游刃有余。墨绿色的修身裙装,又在优雅之中,多了几分清新气。
有网友把锁锁去工地的照片打上了品牌名,是不是有拍硬广那味了。
接着,再来说刘诗诗的"蒋南孙"。
朱锁锁的美是张扬耀眼的,蒋南孙的美就是清新自然的。
"蒋公主"的称呼背后,不仅是她在优越的家境中养出的娇贵气质,还有不通人情世故、不知人心险恶的天真和单纯。
因此,从出场到现在,刘诗诗在剧中的造型,都是"没有侵略性"的裸色系。同时,款式以舒适、休闲为主,多是浅色衬衣和长裙,这也导致很多观众觉得"倪妮的时尚感比刘诗诗好很多"。
但若是留心便会发现,"蒋南孙"在剧中的服装不仅"低调奢华有内涵",而且是随着剧情推进而变化的。
最开始,"蒋南孙"学业顺利、爱情甜蜜,完全是不知人间愁苦的"小仙女"。这时,她的服装多是柔软的纯色。
只有与"冤家"王永正在一起时,才会多一重防护,比如牛仔外套。
当她与章安仁之间出现分歧,家境也逐渐走向衰落时,服饰配色中开始出现深色调。如深蓝色的阔腿牛仔裤、深卡其色的连体裤、条纹背心裙、条纹长袖T恤衫等。
即使是纯色闲适风长裙,也会增加一条黑色领带做装饰。
甚至有一段情节中,蒋南孙与章安仁在一起时,以全套牛仔系出镜。
这些细节,不仅仅是为蒋南孙之后的境遇埋下伏笔,也是在间接展现她的心理变化,印证着她对章安仁已经不再全心信任,而是多了戒备。
最后来说袁泉的"小姨"。
袁泉戏份虽少,光彩却强。
原小说中,虽然没有交待"小姨"的过往,却用"外表不过三十余,但心境却颇为苍老"的描述,暗喻了她不怎么如意的曾经。
但剧中袁泉的"小姨"不仅没有小说中的沧桑感,反而一身自信的光彩,充分诠释了什么叫活得由心随性。
为了与人物沉稳、冷静、睿智的设定吻合,造型师用黑色、灰色作为"小姨"的主色调,不用色彩夺目,而以质感取胜。
"小姨"出场时,以黑色短袖搭配黑色裙装,看似简单低调,但质感极佳的面料,以及裙子上的系带设计,都突显了服装的品质和设计感。
此外,样式时尚的耳饰和一看就价格不菲的腕表,都彰显着"小姨"的不平凡身份。
另一套深V灰色针织衫也是如此,设计细节藏在衣服下摆位置。同色长裙质感上佳,颈间的珍珠项链进一步突出了整套造型的温婉大气。
概括来说,无论是"小姨"造型中象征着"简单、高贵"的耳饰品牌,还是走"性冷淡风"的,以剪裁取胜的上衣、裙子,以及即使二手货也至少4位数的奢品鞋子,都在契合亦舒作品核心精义的同时,体现了袁泉这个角色的自信快乐、时尚浪漫。
一部影视作品中,服道化虽然排在剧情、人物之后,但是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更加直观。
尤其是像《流金岁月》这样的都市情感剧,出色的服道化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展现演员风采、辅助演员完成人物、侧面烘托点出剧情走向。就算是不与剧情、人物关联,也完全是视觉享受。
毕竟,美的事物,谁不爱呢?
里面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女的,都好上海哦,太对味了。
开场的一瞬间就大呼:好美!除了人类幼崽,美女算是世界上另一个可爱物种吧,倪妮和刘诗诗的颜啊啊啊,我有点微醺了~
长发的刘诗诗和倪妮好美啊~有种校园青春女神的感jio,我好吃双女主的颜,爱惨了这种绝美的妈生脸!
不好看
画面滤镜太执着于流金了吧,看着不舒服,梦游一样。倪妮勇猛地把都市剧依然演出了秦淮河的味道,刘诗诗造型清爽,演技台词还是捉急,袁泉出现的瞬间仿若一股清风,啊,这才是都市剧的味道。另外开头太腻了,毫无搞姬的快感。
既没有刘诗诗那种富家公主的生活,也没有倪妮那种靠着美貌就能跻身大公司的颜值,也不想看公主动不动就剪头发以示独立,更不想看放佛是街拍大片串起来的光影人生,看似家庭、友情、爱情、职场诸多元素都有讨论,实则个个悬浮的都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年代,我怀疑大光圈慢镜头强滤镜就是在告诉观众:别猜了这故事就是一个梦
作为近年来双女主的现代都市剧,亦舒的原著改编融入了现代元素,把整个时代背景放到了当下,放在了上海的大家族和小弄堂里,对于在上海生活过的人看起来非常有亲切感。刘诗诗和倪妮诠释了两种不同家庭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前期我羡慕蒋南孙的恣意潇洒,后期我羡慕朱锁锁的有人庇护,不一样人生经历才有不一样的精彩!
刘诗诗跟张晨光对戏简直是被摁在地上反复摩擦 看不下去了 二星给倪妮和众配角
从片花爱过来的!为妮写诗也太美了叭,神颜!一个清秀至纯,一个明艳动人,好期待这条闺蜜线
太奇怪了,为了还原原著或者说电影版而刻意营造年代感,又非要放在当代,观感非常拧巴。剧情和人设乱七八糟,刘诗诗演技也太差了吧。后面的剧情真的一坨屎……
刘诗诗...
只想看小姨线 女主人设真的不行 西皮感觉太油腻了 隔壁了不起的女孩虽然女三注水剧情偏了但是CP比这舒服太多
质感画风都很好 刘诗诗超美的演技气质跟蒋南孙契合度很高
这部剧应该改名叫《我和菩萨的女儿同年同月同日生》
新丽完蛋了,做这种东西出来
质感不错,节奏舒适,蒋南孙和朱锁锁双线进行的结构很舒服,美女开局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倪妮太适合这种风情万种的角色了~
刘诗诗美是美的,但是表演生硬,吵架环节里几乎每一个微表情都是那种“我知道你下一句的台词是什么的”演出。可以称之为“摆演”,对应“摆拍”。倪妮和袁泉都很好。一个问题是,都已经讲到民宿了,其实是近几年的背景了,但是环境啊人物表演啊其他的质感啊,都像是九十年代两千年初·······所以这个岁月到底指向哪儿呢。为什么计较这个其实是因为,《流金岁月》里的年代感是很重要的,原小说八十年代末,那是国门大开,最光怪陆离的年代,自然也被物质裹挟,所以这样去讲两个女生从校园到成人赛场的成长是可以的。如果把时间改到2000年,那就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讲法,如果改到现在,那是《三十而已》的讲法,如果放到2020年以后,那估计就是北京流调和外国留学生如何高价航班回国的讲法。当然不可能这么拍,只是对比开玩笑。
首日等CCTV8看完第一集 观感还是很不错!每一帧都像是壁纸一样 和片名一样泛着光 目前满意 希望后面渐入佳境!顺便日常感叹,刘诗诗倪妮真的太美了呜呜呜!!!洗眼睛了!
喜欢这种多元化的多条线并进的剧,职场和友情都是看点,入股不亏。
亏我还坚持了快两集....画面卡司都还可以 但是这个故事嘛 人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