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两大女神的演技没得说,就是剧情贼无聊,聊胜于无,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薇姿回家与小情人旧情复燃的故事,两情相悦的两人最后在世俗的压力下还是分开了。虽然剧情实在是无聊但两女神演技很能打动人
薇姿从纽约回犹太社区参加老父亲的葬礼,遇见了曾经的小情人瑞秋,她已经结婚了现在是一名教师。一天瑞秋在超市买完东西出来后看见了薇姿,两人有了不易的单处机会,回到家中后两人终于按耐不住,亲热了起来。但理智战胜了冲动,于是两人便四处溜达,去了大树下,
去了网球场正在亲热时被不速之客打断,回到家后的瑞秋感觉对不起丈夫于是第二天故意跟薇姿保持距离。二人坐地铁来到了城市的另一边在没人的拱形隧道内开始了,又开了房,于是二人大战了一番。针对对方的私处展开了无耻的攻击,主攻方是薇姿,受攻方是小可爱瑞秋,
两个女神这么搞谁能没有反应啊?
回家后的瑞秋心思早已不在丈夫身上,拒绝了丈夫的合理要求。丈夫知道瑞秋又重操旧业了于是两人大声争吵,丈夫邀请薇姿家中做客并发出了逐客令。薇姿在机场买了票被瑞秋丈夫接走了,丈夫正欲对薇姿开喷时瑞秋从二楼下来,丈夫说感情出现了裂痕。说完后三人参加了犹太教堂,一大群人都来了。丈夫不知怎么二次离场,一副很失落的样子。第二天薇姿真的走了,坐上出租车后瑞秋穿着睡衣赶了出来,对薇姿进行了最后一吻。
虽然电影的封面是双Rachel的亲吻照,但电影所表达的是更广泛的违命。电影里着力描写的三个主角Ronit,Esti,Dovid都有着顺从、觉醒与反抗。一如Rachel Weisz在采访中所说: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让我有机会不出国门二刷这部不会在国内全面上映的电影。第一场在三里屯的美嘉欢乐影城,影院贴心地把座位套换成了彩虹色,第二场在五棵松的耀莱影城,巨幕的效果震撼。
虽然电影的封面是双Rachel的亲吻照,但电影所表达的是更广泛的违命,Ronit和Esti的感情是后面一切的导火索。电影里着力描写的三个主角Ronit,Esti,Dovid都有着顺从、觉醒与反抗。一如Rachel Weisz在采访中所说: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Ronit
Ronit在父亲去世前就离开封闭的社区去往美国。从后面的剧情看,应该是她和Esti的little secret被她爸爸(社区犹太教的领袖人物)发现后不辞而别的。在封闭的社区里,她和Esti的事情传播地无人不知,这是传统犹太社区所不能忍受的。即使她爸爸去世,没有人想通知她回来,报纸的卜告也写着她爸爸没有子女。在Ronit与Esti独处的时候,Ronit多次问Esti是不是不欢迎她回来,她是不是应该离开。其实她的内心还是个孩子,害怕亲人与爱人的责难和嫌弃。
对于Ronit来说,她的违命可能是远走他乡,改名换姓(摄像师的化名)。到纽约后,她把故乡的事情封闭在一个盒子里,并未打开。但当他回到故乡后,盒子再次的开启,让他重新面对曾经逃避的一切,在Esti的爱情和Dovid的亲情及宗教释义,最终让他成长并勇于面对一切。
片尾在去机场的路上,她绕道去了她爸爸的墓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帮他爸爸拍了照片,弥补了她的遗憾。
Esti
Esti的人物塑造接近于大众,她生活在犹太社区,爱上女生并被曝光,留在社区,嫁给Ronit爸爸认为适合她的Dovid(Ronit表哥)。她是一个表面顺从,内心波澜,不懂声色、循序渐进地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的人。她在草坪的大树下,第一次亲吻了Ronit;她告诉Ronit她的父亲去世,希望再次见到她;她在女校当老师,希望可以教育和启发孩子们。Maybe she didn't plan for all, she just follow her heart.即使她没有离开封闭的犹太社区,她依旧做着自己的努力,试图改变自己和改变下一代。
电影详细描述了Esti从觉醒到反抗。一开始,她顺从长辈的话,嫁给了所谓适合自己的Dovid,过上了传统犹太妻子的生活,假发、服装甚至每周定期的性生活。Ronit爸爸去世,即使在所有人都不联系Ronit的情况下,她依然联系了Ronit,因为她希望见到Ronit。接着Ronit回到故乡,虽然Esti还与Dovid进行着定期的性生活,甚至在非定期的时间,Esti也试图亲吻Dovid来挽救。但只要与Ronit一个眼神的对视,她就清楚自己的内心了。在Ronit爸爸的房子里,Esti主动亲吻了Ronit,这段在青春期戛然而止的恋情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她们逃离社区,追寻自我。宾馆的床戏简单粗暴并不柔美,但能体现他们强行停滞多年后再次相遇的张力。
当他们再次回到家中,Esti已经不是原来的Esti了。她向Dovid坦白自己主动亲吻Ronit。在Dovid抑制不住自己咆哮的时候,她大声而坚定地说:It has always been this way with me. No other way. I think I will never be any different than this.她已经渐渐成为自己的小英雄。当发现自己怀孕后,她要求Dovid give her free,希望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生活环境。
Esti的违命,是身处犹太社区依旧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从最初的摇摆不定,到最后怀孕依旧选择离开,这是我心中隐忍而坚强女性的模样。她在一步一步自我认识中,走上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Dovid
虽然电影宣传和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两位女生的感情上,但Dovid这个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传统犹太教义下长大的孩子,他十二三岁就在犹太领袖的身边学习,生活传统而波澜不惊。儿时三人玩耍,随着Ronit离开,变成了两人同行,继而结为夫妻。他是一个善良,包容且希望改变Esti的人。当Ronit回来后,Esti与她愈发明显的感情发展,让Dovid自我怀疑。
追悼会上,Dovid爆发,他说到Ronit爸爸在去世前所提到的自由,并在所有人面前,给了Esti自由,并强调大家都是自由的。作为一名丈夫,他在应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值得尊敬。
对于Dovid来说,他的违命来自于对传统犹太教思想的反抗。与传统思想不同,他最终接受不分性别的爱情。
结局
Esti最后冲向出租差亲吻Ronit,Ronit声泪俱下地说“I love you”。Esti没有跟随Ronit去纽约,也没有与Dovid一起生活。
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在世界上。
当年写的观后感,现在差不多也是这种感受: 麦克亚当斯演的Esti,演得真好,她不想再掩饰自己fancy girls:"It has always been this way with me. No other way. I think I will never be any different than this."她对薇兹扮演的Ronit说,我每天想象你在纽约的生活,想象你房间的布置,想象你做什么事……有多热烈就有多痛苦,我想象Esti的生活,我捂着嘴,不认自己哭出来 两个“蕾切尔”飙戏,麦克亚当斯的表演完胜薇兹,锅要剧本来背。豆评置顶长评写得好,还谈到了原著小说和电影的区别。薇兹在眼下的剧本中没什么表演空间,闪回不是可行的选项,她和父亲的关系语焉不详,她和麦克亚当斯的互动——不应该说互动——薇兹只是被动接招,被动接受麦克亚当斯对她的爱。她爱麦克亚当斯吗?这个问题,电影看完恐怕都没有答案,或者说,观众不愿意承认那个答案、抗拒那个答案 薇兹这个角色定位不好,不该是第一主角,她只是一个引子,是Esti、Dovid选择不服从的触因。纽约客Ronit,她的不服从是过去式的,回家为的是想要和已经去世的父亲和解。真正的“不服从”,是Esti,是Dovid(Ronit的堂兄、Esti的丈夫、虔诚的拉比),留在正统犹太教社区的他们,一个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性向,一个痛苦地承认人有选择的自由,放手让Esti自由,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救她、矫正她”
半夜被猫咪推倒杯子的声音惊醒。大抵本来就因为电影带来了不安的情绪,现在清醒的不像半夜三点。这篇影评大概还会更新。不知道迷迷糊糊写下来的,明天看到会不会后悔。
看完预告片就心里一咯噔,果然看完电影自己又双叒叕哭了。总说看电影不要戏那么多代入感那么强,可揪心的疼就像又回到了辰离开的那天,觉得空气被抽离了自己。
有的评价说感情戏来得突然,没有由头,可这种一点就着的情愫,又要怎么解释多年来深藏在心里,幻想过几千遍的重逢。看到最后,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Etsi主动选择的。她自编自导了这一出,小心翼翼确定了心意。坚持太困难,选择结婚,大概是懦弱和屈服,没有离开的勇气,只能苟且偷生。选择喊她回来,真的是自私了。自私的想试探自己的内心。幸运的是Rotni的不顾一切,可这样,却让Rotni又失去了一次。失去一次已经够痛苦了,再失去一次的时候,至少知道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多少宽慰了一点。
宗教带来了太多的压抑,但至少是以宗教之名。生活中的这些压抑,又是什么强加来的呢。
一本正经的大拉比讨论着经书里的选择和自由的命题,不一会儿他一本正经的死了,在这个一本正经的犹太社区里那是很重要的事情,凭借着人人都一本正经的爱着这个拉比,就可以在这个社区里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做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一旦看见别人抽烟烫头取乐,就会各式各样以老天代理人的嘴脸去评判,甚至还可以忽略不计大拉比有一个叛逆女儿的事实。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假装的职业化并最后玩崩盘的故事,电影刻画的一本正经可以说是连社区老老少少的发型和穿着都一致,就是这么严谨的犹太郊区的小镇,大拉比的女儿一本正经的爱上了一个女人,因为这段自由恋爱史,女主被迫出走小镇来到了纽约做了职业摄影师。当她回到小镇参加她老爸的一本正经的葬礼的时候,这个小镇因她的纽约范而隔离她,连留下遗嘱的老爸都未曾提到她,作为一个一本正经的大拉比可以假装这个女儿不存在。这一假装不要紧,大拉比倾注心血带的徒儿在他的葬礼上,一本正经的回答了他敬爱的导师and小镇全都爱的死了的大拉比,他决定不装了,他因学识浅薄无法继承他的衣钵!因为他也装不下去了,他娶了大拉比女儿爱的女人,人家也是假装嫁给他,为得也是方便混迹这个一本正经的社区。其实,假装这种事情是装不了太久,大拉比好不容易装到死,结果在葬礼上还是被残酷的现实真实揭开了棺材板。女主是英国大美女雷切尔,另一个是小甜甜瑞秋,看两大美女出演看的时候请自备凉茶,还必须一本正经的配备大屏幕。关于假装这个话题其实有很多了,这部影片仅仅是导演的一个视角,正如一本正经的小病毒路过,就揭开了很多假装休假在家、假装按时按点吃饭睡觉、假装一切都发生在门外、假装管理有序一切都平静如水等等。在一个假装的世界里毕竟可以掩盖一个真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并没有那么精彩。
两个Rachel非常有火花,喘得我都坐不住了。可惜剪辑实在太烂。
双Rachel都太棒了,不枉我为了看部电影飞趟北京
"You are going to be brave and beautiful. I love you. I love you."
“Whenever I'm alone with you, You make me feel like I am free again. ”
请问这是犹太习俗的宣导片吗?为什么我觉得剧情这么不合理呢?为什么两个这么美的人上床上得让人看了这么不适?为什么?
第一次知道犹太妇女要戴假发
有幸在多伦多电影节看到了这个片子 两个Rachel的演技简直是炸裂 情欲的压抑与释放选择时候的纠结 是我今年看到过最好同性题材的电影之一 整个犹太社区的压抑而又虔诚的气氛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能把les片拍成犹太教宣传片影史上应该只此一部了 周围哭成一片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是被难看哭的
不是完美的故事,但满屏流动的荷尔蒙让我两小时里面红耳赤
北影节中国电影资料馆午夜场观影 看得人笔直的一部姬片 但平心而论 瑞秋·麦克亚当斯的表演很好 将迷恋 压抑和爆发都诠释得非常到位 但是另一位瑞秋真的太渣了 人生真的不要被这种没有责任感没有归途的人启蒙啊 这种人真的都只爱自己
多年以后,大概Rachel会永远记得,自己演员生涯最有感觉的一场船戏是和另一个Rachel一起拍的吧(两人看上去都很用心/力的样子)。整个犹太社区的气压好低,丈夫那个角色很“圣父”了。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找到它,哪怕付出忧伤代价。
女同题材电影早该这样去拍,两位女主彼此之间所有的欣赏、迷恋、情欲和甜到戳心的相处方式都建立在两个如此独立的精神之上。离开的是独立,留下的也是独立,连最后的放弃都是,独立的不近常理,独立的闪耀着理想主义爱情的光。
餐桌一场,对切镜头将景别变小的同时,不断减少Ronit这侧的人数,直至特写镜头里只剩她一人,以此呈现她与小镇的对立。的确有些像《阿黛尔》,R与E两人阶级的不同使得在对待自由的态度上R更高阶,E则需要被施予。结局把影片往上拔了不少。
“我有想过你在纽约的生活,我幻想过你的房间会布置成什么样子。我一直都在关注时差,这样我就知道你什么时候醒着,而什么时候该睡了”
2017.9.15 tiff。是在文艺片界HE会没面子吗???女主们的颜实在太符合我的审美了,两位性冷淡风。颜值五星,结局扣一星。|2019.1.2 二刷,我又心梗了T T
鲁尼特请务必把我按到墙上热吻我
Esti 才是 love as vocation 啊,沉默着的伟大和牺牲。相比之下 Ronit 多次以离开来逃避问题与责任,潇洒的外表和性格用于掩饰内心的绝对脆弱。对 Ronit 来说 Esti 是 attraction,对 Esti 来说 Ronit 是 destined life,这可能是两人最大的区别。
不管是同性恋亦或是异性恋 最最关键的还是要长得好看 我算是想明白了 颜值真的具有决定性
3.5 感觉可以被任何一位Rachel掰弯【为什么Ronit拍照都不需要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