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

记录片其它2013

主演:内详

导演:史蒂凡·斯塔

播放地址

 剧照

珊瑚礁 剧照 NO.1珊瑚礁 剧照 NO.2珊瑚礁 剧照 NO.3珊瑚礁 剧照 NO.4珊瑚礁 剧照 NO.5珊瑚礁 剧照 NO.6珊瑚礁 剧照 NO.13珊瑚礁 剧照 NO.14珊瑚礁 剧照 NO.15珊瑚礁 剧照 NO.16珊瑚礁 剧照 NO.17珊瑚礁 剧照 NO.18珊瑚礁 剧照 NO.19珊瑚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1:44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一部记录珊瑚白化、呼吁环境保护的片子

健康的珊瑚礁

- 关于珊瑚 -

“一个珊瑚是由上千只叫做珊瑚虫的小结构组成,每一只珊瑚虫都是圆形的口,周围是触手,它们可以结合在一起,在一只动物上,聚集几百万只,它们的组织里有小型植物、微型藻类,每平方公分有一百万个,住在其体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珊瑚虫再从中获得养分,基本上就是体内有一座食物工厂。随着动物长大,你会看到动物长出骨骼外,将骨骼存在下方。它们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植物休眠、动物苏醒,珊瑚虫将触手伸出来,任何游过去的生物,都会被这些触手尖端的刺细胞捕捉。”

- 关于白化 -

“珊瑚白化是一种压力反应,如果温度稍微高于正常范围,珊瑚就会开始白化,而它们体内的小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提供动物养分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然后动物就会察觉到体内这些植物没有发挥作用,它们会想办法离开这些无法发挥作用的植物,留下透明裸露的组织,于是它们失去了最重要的食物来源。白色部分是裸露的珊瑚骨骼,如果珊瑚外观非常洁白干净,它仍然是活着的,它会渐渐停止生长及繁殖,然后很可能就此死去,如果你看到毛茸茸的微型藻类,表示珊瑚已经死亡。”

片中有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一是当海水温度升高,珊瑚会产生化学遮光剂,保护自己免受高温伤害,这时它们呈耀眼的荧光色——虽然看起来非常美,但却是珊瑚死亡前最后的呼救。

二是系统故障全靠人工潜水找点拍摄时,潜水员直面珊瑚死亡的感受:“你在水里,坐在那里一个月,每天都看到身旁昨天才见到的东西,今天却死去了……非常令人难受。”

“你忘了一开始长什么样,未来某天回去看的时候,坐在那里看着,一点都不真实,你根本无法接受。”

三是项目邀请全球住在海边的人拍摄自家后院的珊瑚情况,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珊瑚每天都在死去。

最后是摄影师拍摄的对比图,可以说触目惊心:

下面是在纪录片官网摘录的,关于我们能做些什么的指引。这篇笔记也许算是我能做的事之一。

 2 ) 人类醒醒吧,这个地球上不仅仅只有你们

跟雾霾相比,珊瑚离着人们城市生活太远了,远的都不足以被引起讨论。反正也看不见嘛。

然而珊瑚也在影响着天气变化,气候变迁,氧气含量。珊瑚礁还是人类吃的海鲜的生命来源,是五亿多人的食物和收入。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经济都依赖于健康的珊瑚。

珊瑚礁产生的防浪堤比人类建造出来的防浪堤更能保卫我们免受海啸的侵袭。

你感受到的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已经是海洋吸收掉了93%的温度之后的感觉了,不然猜猜现在地表温度是多少?人类体温升高两度时间长了都是危及生命了,那珊瑚呢?

过去的30年间,这个星球已经死了50%的珊瑚。还有许多未知的,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无穷福利的东西,还未被发现或许就已经消亡了。

如果放任全球持续变暖,我们将会失去这整个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现在连珊瑚都救不了,那么以后受到威胁的是森林呢?是氧气呢?或者是人类自己呢?

虽然人类是目前时代地球的霸主,但地球上的生物不止人类一种。

ps,我管不了别人,当下我能做的就是减少碳排,购物不使用塑料袋,往少算,就算我一个礼拜买东西会用3塑料袋,一年不也是省下了156个塑料袋吗?

下次潜水我不再纠结看什么种类的鱼了,我要将我所见范围的珊瑚力所能及的尽收眼底。还有一滴防晒霜能杀死一片珊瑚,再防水泡海里也会掉,真的怕晒伤就少泡一会好吗?让我们的孩子亲眼去看看珊瑚的瑰丽吧,不然可能25年后珊瑚就真的灭绝了。

这些是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图蓝本的珊瑚,再去的话他们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3 ) 30年后我们还能看到珊瑚吗?

珊瑚是由珊瑚虫组成的动物,靠体内的小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机体提供能量,而当海水温度上升2摄氏度时,珊瑚会发生白化而死亡。所以珊瑚死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个被说烂的词——气候变暖。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入了大气层,二氧化碳会锁住热量,其中93%被困住的热量进入了海洋。1999年就有科学家预言了珊瑚在未来的大量消失,而根据推算,如果气温再这样稳步增长,30年后地球上的大部分珊瑚都会死亡。

一群热爱大海、热爱珊瑚的人拍摄了这部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热爱。在我看来,纪录片是连接科学和普通民众最好的方式,珊瑚白化这一现象早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但是却被人们所忽视,纪录片将远离我们的真相铺开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残酷的真相和身上的责任。气候问题要靠每个个体,如何提高个体意识,其实更需要的是政府的倡导和组织,这似乎又来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两难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放慢发展,把环境放在首位呢?三十年内可以做到吗?答案让人担忧。

大海真的很美,色彩斑斓的珊瑚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虽然影片中过度放大的珊瑚让我有些密集恐惧)。影片中记录了团队这一路走来的不易,新的拍摄设备的设计和调试、全球拍摄地点的选择,然后照片失焦,重新选点后又遭遇恶劣天气,最后临时换点,丢弃水下固定的设备,采用每日人工拍摄的方式。两个月的时间内,水下摄影师每天下海拍摄60个点,高温、割伤、疲惫,而更痛苦的是内心的沮丧——亲眼见证自己热爱的珊瑚逐渐死去,从光彩照人的瑰丽到长满藻类腐烂。团队就是希望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记录,从前后的对比中,让观者感受到付出行动刻不容缓。影片还记录下了意外的情况,面临温度的升高,珊瑚发出了荧光,通过自身产生化学遮光剂,进而保护自己,它似乎在苦苦挣扎想要活下去。

影片中一方面展现出自然问题的岌岌可危,一方面展现出了一批人对于珊瑚的热爱和付出,两方面同样让人动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珊瑚似乎是海洋中最常见而理所当然存在的一部分(影片中也介绍了珊瑚对海洋生态的重要作用),当它都面临着危机的时候,多可怕。

 4 ) The incredibly beautiful phase of death

昨天刚收到的National Geographic的5月刊正好是海洋主题,今天就想看一部相关主题的影片,于是便找到这部关于海洋生物珊瑚的纪录片。

水下的世界真的令人大开眼界,其实关于海洋这个孕育生命的地方,人们了解和知道的实在是相对很少。其中项目的发起人更是提及,关于海洋最大的问题其实是“it is completely out of sight and out of mind”。我们并不能看见海洋此刻正在发生的问题,于是便从来也不会想到其中的利害,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求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伤害。此理也可以推及很多其他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至关重要的原因,人们需要将目光延伸到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留意不到的地方。

看着珊瑚的生命在短时间内一点点地逝去,让人忍不住泪目之余,还有深深的震撼——看到珊瑚在濒死之际发出荧光的绚丽色彩,这无比绚烂之美就像是生命最后的呐喊一般,告诉人们“I AM DYING! PLEASE NOTICE!”

可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变得越来越自大,以及忘记了对自然的敬畏感。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世界里,我们只看得到自己的生活里的快乐和烦恼。影片最后以一直刚出生的小海龟,努力地穿过沙滩,最终回归海洋的场景,定格到这么一句话:“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all young people who can and will make a difference.” 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关联的,即便我现在没办法像世界各地的那些divers那样,去记录下正在死去的珊瑚,去更大地扩大这件事的影响力,但我还是可以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遵循3R——reduce, reuse, recycle、节约用电用水、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用nontoxic的化学剂、购买有机产品、还有要多留意护肤产品的成分表,我就曾经发现一个主打绿色环保的护肤品品牌的卸妆膏里居然含有微塑料、以及不要使用含有对海洋生物有害的成分的防晒霜(标有reef-safe/ reef-friendly)、尽量不要购买快时尚的服装、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去尝试更简单更eco-friendly的生活方式......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每当我有负面情绪时,我就会想想这个世界、自然和宇宙,瞬间就觉得自己的烦恼微不足道了。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认清人类的渺小,并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对海洋生物有不良影响的防晒霜成分,以及它们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的伤害

 5 ) 我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了

“珊瑚发出荧光,它们产生化学遮光剂,保护自己免受高温伤害……这是大自然最美丽的转变,是美到不可思议的死亡阶段……仿佛是珊瑚在说,”看着我,拜托注意我……”

看到这儿,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大片大片色彩斑斓绚丽的珊瑚在白化前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似乎要努力把最美的样子留下,然后再死去……这样悲壮的时刻在今晚彻底撼动了我的心灵。

临死前的绚烂一瞥

片子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的注意,一个风趣开朗的珊瑚学家兴致勃勃地向镜头介绍什么是珊瑚和珊瑚虫,配以大量绝美的珊瑚礁照片(btw似乎竟然治好了我的密集恐惧症),我认认真真记了好多笔记。“别管外表的复杂程度,我们走精致沉默的路线。”——喂,明明你们外表也很光彩夺目好不好!

……真的治愈了我的密恐

油画都调不出这么丰富的色彩

渐渐了解到,珊瑚礁就像一个复杂的多样性的城市生命体,它在自给自足(体内的植物光合作用使其拥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的同时大方地接纳了那么多形态种类各异的生命跻身于其中,一片繁荣,多么美好的大家庭啊!并且,它的重要性足以成为整个海洋乃至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动物繁殖,人类食物来源,甚至影响到人类的文化生活经济方式,药物,防波堤……海洋没了珊瑚,就像陆地失去了森林。

扎克小哥刚现身的时候,只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呆萌的设备技术员,没想到他才是全片的灵魂人物……他向镜头展示了自己家的水族箱,全是珊瑚,甚至没有鱼类……原来他是一个狂热的珊瑚迷(coral nerd)。他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珊瑚种类,他说,只要环境控制好,珊瑚没有寿命,可以一直存活在去……他痴迷认真的讲述珊瑚的样子,还有为了不让数据线断掉一个翻身扎进海里徒留一顶草帽挂在船边的样子……真是又可爱又酷毙了。

扎克和他的宝藏

帽子:我是谁我在哪???

从小就喜欢研究奇奇怪怪的东西hhh

随着篇幅的展开,扎克的团队开始研究在海底架设延时摄影机,以期拍下珊瑚最大的生存危机——白化的过程。调子开始沉重起来,设备进水,镜头失焦导致两个月白拍,亲眼看着珊瑚群在身边死去,扎克手里捧着覆满海藻灰的珊瑚尸体,“这是我最艰难的潜水体验”——扎克在海底的笔记本无声抗议着。会议上,扎克展示着他们千辛万苦手持延迟摄影拍下的图片,上几张还是灵动绚烂的珊瑚礁,下几张就是一片死气沉沉的“坟墓”……所有人脸上的笑容随着珊瑚接二连三的白化逐渐隐去,震惊,焦灼,伤心刺痛混杂在心头,眼泪不停地掉,尽管隔着屏幕,也仿佛亲身见证了那一场又一场巨大的死亡……

珊瑚白化的原因,也是让我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切身体会的关键。原来,当我们在燃烧化石燃料时,二氧化碳会上升至大气层,因二氧化碳有困住热气的特性,所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越多,地球上就有越多的热能,“就像把多余的羊毛塞进毛衣里”。然而,93%被困住的热气,都进入了海洋。如果海洋不吸收这些热能,地表的平均温度就会达到50度,但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热能,自身的温度调节就会失衡,海洋升高2度,珊瑚就会因无法适应高温而白化,死亡……换而言之,这个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为了守护自己的孩子们,发烧了……好心疼啊,终于意识到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呼吁重视全球变暖的问题,其实就是要拯救我们所有生命有机体的母亲啊。

好像努力做点什么啊!这个世界如此美丽,却在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我们再不做点什么,真的来不及了……人类在智力上进化更快,就更应该有责任去守护我们的星球才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不是反其道而行,用无知的傲慢亲手毁掉自己的家园。

笨拙努力的小海龟,正向这个美丽的新世界打招呼呢。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看起来多棒啊。

最后记两段泪目的话。

“我们需要森林吗?我们需要树木吗?我们需要珊瑚礁吗?还是说我们可以住在一片灰烬中?”

“我很庆幸自己已经不是你这个年纪了。当我看到大堡礁被破坏的时候,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它是我生命中…物质世界里最爱的东西。我潜水潜了45年,我绝对不会在年迈以前停止做这件事(豪爽地笑声),我会一直做下去。只要我还能影响人们,我就会去做。因为我们必须做,我们别无选择。你必须继续坚持,不然等你老了你不会喜欢自己。你会更喜欢自己,如果你可以说“我已试图扭转局势”,“也许我真的影响了人们”……别让任何事阻挡你。”——已经变老的查理·维隆,对沮丧的扎克如是说。那一刻,我想起了《海豚湾》里,把显示屏挂在脖子上冲进会场,站在街头迎接人流的理查德·奥巴瑞。

心怀大爱的人,永远纯真,永远充满勇气。

 6 ) The Magic Ocean——Scientists save corals

这部作品结尾的名单上,起码有30个博士和教授,他们的名字前面都是Dr.开头。

这基本就展现了本篇核心内容的主要阵地和主要工作人员,他们主要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顶尖的精英阶层,他们都是海洋学家,生物学家,气候学家,还有珊瑚学家,就这一小部分人和他们的学生两代吧,三代接力的来从事这个事业,这才是中国最重要的阵地和最主要的前沿人员,也是最核心的力量。

我就是和普通人最不一样,他们是保护珊瑚,研究珊瑚这个事业的核心人员,是可能是唯一的从事人员吧,结果他们说这个世界上他们不缺不缺钱,不缺不缺资源,不缺知识也不缺技术手段。你所需要的可能是所有人都关注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个陆地生态系统很丰富,海洋生态系统也很丰富,甚至更好,那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局部的核心基础就是珊瑚礁,那珊瑚礁是近30年来便大范围的死,那肯定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预兆,说这个科学从事研究的科学家肯定是前沿的科学探索人员,他们会触及到一些危机到来的先兆。这是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他们就是想文明社会发出预警的哨兵

气候变暖,栖息地破坏海洋污染知道是珊瑚礁灭绝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珊瑚是一种海洋中的动物和植物组合的生态群落,呃,珊瑚虫作为一种动物,它们和海藻这种微型植物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聚合体吧,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构成珊瑚礁,他们构筑珊瑚,骨架堆积成山胡椒,然后山胡椒就成为一个巨大生态系统的基础。

这种基础的破坏一定会摧毁海洋生态系统,要像陆地生态系统里头没有土壤,没有山林,没有水一样。这样的破坏都是在大部分人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是气候变暖最重要的证据,证据不但会摧毁生态系统,还会对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破坏,全世界至少有十几亿人依靠海洋里提供的食物支持生活,是海洋产业的来源,就像陆地产业,农业的是空气,水土壤肥料一样,海洋中也可能正式依靠山呼叫,提供如此众多的鱼类蛋白质,没有珊瑚礁海洋产业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会产生生态灾难难民吧,对政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可能会启动跨国赔偿,跨国支付来赔偿,支援珊瑚礁的重建,然而这可能是一种无法扭转的趋势了,珊瑚礁的灭绝已经成了一种必然,以后我们只能在水族馆里看到他们,我相信以后的基因工程技术可能会帮我们重新在线,让人类要去修复更加先进的力量去修复这种产业,这是一种没有回报的产业,可能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几十年的财政持续投入。

普通人嘛,可能就是随着大溜参与一下环保行动,采用清洁能源或者或者看这样的片子也可以。

这是16年的片子,我觉得我国有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和大片的海域,海洋作为一个生巨大的整体的生态系统,局部的某些重要的核心部分发生矛盾尖锐的人与自然冲突一定会对整体造成一些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不会立即出现,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出现。气候变暖显然已经出现了巨大灾害的预兆,然而我们却还在不知不觉咱们会不会累积到一个重要程度,然后突破一点点发生巨大的灾难,滨海城市滨海产业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然后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改变,那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原来16年已经发出了如此巨大的警告,这可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命运,这种片子给未来造成的阴影。

使用清洁能源阻止气候变暖已经刻不容缓,这需要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做出巨大的调整,环保产业,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将是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短评

Netflix真是良心,水下摄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此片也有很强的呼吁大家的环境意识。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这个project的发起人。他曾经是个做广告,然后看着同事们整天讨论这个卫生纸到底是用2层还是层,突然觉得自己做的毫无意义,于是开始着手于自己关心的问题的。

6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珊瑚仿佛深海的馈赠,自然给了它最美的模样,它却在热浪里成了手无寸铁的难民。他们是地球上最沮丧的人,直视珊瑚白化后的森森白骨、自我保护进化出的荧光,难过地从一片祥和的潜水餐厅入海,绝望着一遍遍拍下美丽的消亡。如今这里只有顽固的鱼儿不肯离去,它见过最瑰丽的深海,仍幻想珊瑚曾经的模样。

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上海电影节展映】环保题材纪录片。展示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的世界各地海底珊瑚大面积死亡的危急状况。巨幕上的海底世界美得让人惊叹。悦目,但不赏心。纪录片深入浅出地介绍珊瑚的各种知识,不仅大开眼界,也让观众了解摄影师们的艰辛。片尾珊瑚死亡对比画面有着无声的震撼力量

1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他對他說,「你要一直做下去,老的時候才不會厭惡自己,我會一直做到生命盡頭那時,我沒有辦法不去做,我們別無選擇。」

12分钟前
  • 慧月
  • 力荐

又一部看哭了的海洋纪录片。因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大堡礁近三分之二的珊瑚在两年内白化甚至荧光化,仿佛是珊瑚大声疾呼“注意我们吧!看看我们都在经历什么”。近30年间,地球失去了50%珊瑚。按这个速率,在我们有生之年珊瑚就会灭绝。它们是海底多样性的基础,多米诺骨牌一倒,后果不堪设想。

14分钟前
  • N
  • 力荐

奶飞是我在追《纸牌屋》时遇到的品牌,这些年逐渐看了许多奶飞生产线的作品,印象非常好。没有流水账的僵化、刻意、手足无措,很有灵气。很想结识背后的团队。片子内容来说,前行者值得尊敬,但要改变,需要发挥催化剂作用,撬动不易变化但拥有能量的巨大实体。8.5

15分钟前
  • 妍春
  • 推荐

结合最新技术4K+HDR出来的效果的确震撼,是我目前看过的最漂亮的珊瑚!第三次全球珊瑚白化,没想到比率如此之高,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此之深远。真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还能亲眼看见美丽的珊瑚礁!

19分钟前
  • Vince
  • 推荐

又是一个环境问题影响的不可逆转的结果,看到缤纷绚烂的珊瑚礁群大片死亡真的很痛心。

23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2018年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片。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问题的紧迫性,纪录片把问题说明得很清楚了。采访的人,纪录片主角的选择上,我个人认为可以改进的。

33分钟前
  • bugz
  • 推荐

2017.6.18@ event,SFF2017。挺触动的。活在当下,潜水要趁早,做想做的事儿要趁早。

37分钟前
  • 小雪
  • 推荐

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就看不见珊瑚礁了…嗯,我TM一点也不乐观!

40分钟前
  • 有点迷人
  • 力荐

大开眼界。人类发明出各种新技术却用来记录死去中的海洋真的太可悲了。个人觉得比逐冰拍得更好,那个叫 Zack 的小伙子也很可爱。希望能拿这届奥斯卡。没法在官网下到行动指南的内陆居民,总结一下你能做的:支持清洁能源;减少购买动物制品;减少一次性塑料;绿色出行;使用无氧苯酮的游泳潜水防晒剂。

43分钟前
  • Jin
  • 力荐

这片成功的地方在于,片中每一个鲜活而充满热情的人物对于海洋生命的尊重、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担忧能恰到好处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共鸣,这也是很多其他同类影片没有做到的,同时这部片子也让我看到了摄影师的伟大之处和摄影的魔力所在。★★★★

46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主题:环境的,生态的,建筑的;画面:瑰丽的,壮阔的,暗淡的。一方面让人看到珊瑚的美好与海底的瑰丽,另一方面,也让人反思环境变化带给珊瑚的危机。事实如此,但为了利益,没有国家会做更多的改变,我对这一切感到无奈又悲观。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不是所有的说教都能让人心悦诚服,但这部纪录片我全盘接受。多少人儿时就渴望有能力去拯救地球,现在机会来了,做一个别人眼中的怪咖又如何。

54分钟前
  • Oasiis
  • 推荐

与《追逐冰川》的作者,一起再追珊瑚,这个有可能在未来25年内就消失的物种。

59分钟前
  • 神哥
  • 力荐

擦干眼泪,回到未来~

1小时前
  • 適時詩士
  • 力荐

新喀里多尼亚的珊瑚产出化学遮光剂来保护自己免受高温伤害,那情景美丽又悲壮,看一眼就没忍住哭了,全球变暖的脚步太难止住了,逼着珊瑚进化求生实在抱歉,但是请一定加油,看着它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死去太让人难受了。

1小时前
  • 胸口碎大石
  • 力荐

从头哭到尾,我已随珊瑚死去

1小时前
  • fro🌈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