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女儿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周采芹,肖恩·康纳利,吴珊卓,温明娜,丹尼尔·克雷格,曹可凡,杜源,胡雪桦

导演:陈苗,希拉·梅达利亚

播放地址

 剧照

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2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3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4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5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6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3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4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5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6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7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8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19上海的女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2:31

详细剧情

  “人生本是戏”,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一个上海名门之后的海外闯荡,一个超逾时代的女性偶像,她就是周采芹Tsai Chin!从成为首位轰动西方的华裔邦女郎,到蜚声好莱坞的华裔演员,她历经繁华,也尝尽苦涩。周采芹刻入骨髓里的坚毅与傲气,使得耄耋之年的她,仍在表演艺术上坦荡无畏地续写传奇……

 长篇影评

 1 ) 豹子周采芹

参加大象点映组织的观影活动,我们就在周信芳空间的边上观看了《上海的女儿》这部讲述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芹的人生经历的片子。

这部片子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拍的。不得不感慨,这个女人的一生简直就是传奇。她为戏剧而生,也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一部大戏。

陈苗导演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周采芹在艺术的人生低谷中,有一天忽然意识到“我就是吃开口饭的”。这个点抓的好赞。这是她自我意识的一次重要觉醒,对自己过往的认可,以及自我的回归。接着,她就又开始吃开口饭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初到英国时就展现出来的个性,那样的神采飞扬,自我十分地饱满,都要溢出来了。她一直在坚强的,或者说十分固执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毫不妥协,半点也不行,哪怕是因为儿子。

当然,她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她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也就失去了常人所拥有的。凡人在舒适区死守,她在外面wander。她闭着眼睛的时候是只猫。睁开眼睛的时候,是豹子。人们说,她不是一个easy的人,她是difficult的。我想说,如果她让别人easy了,大概她自己就不会easy了

片后有人问,这部片子里的上海呢?我觉得,上海就在她的身上。上海是世界的,她也是世界的。所以,她一离开上海,就在遥远的伦敦混得风生水起,甚至逆转了时尚的风向。那是上海赋予她的格局。一口纯正的上海话,是她永不褪色的烙印。可惜,片子里只有一句。如果从头到尾说上海话,可能表达的意思会更到位,也更能展现她的风采。

映后提问环节也很感人,周采芹的妹妹周采茨的几位老同学都来了,看得十分激动。他们跟采芹也很熟,还专门去美国拜访过她。老爷子的英文也很地道,开口飙了几句,立时赢得满堂掌声。

最后,感谢陈导的签名,她还特意找来了金色的笔。谢谢。

 2 ) 上海的女儿

从个人经历(作为凝结产物)回看大时代

2021-01-17 16:27

传主“这个人”是出来了,个性独立、大胆表达、日常表情戏剧性、经历传奇这些都具备了,但可能正是经验丰富又独立而表演力强所以都能自我叙述(见世面多也不太可能轻易受采访诱导),似乎只能到语言层面而无法再深入到内心深度了(当然我相信她足够真诚,拍片过程也大概不止一次触动过。只是语言之于电影的力量难比影像)。感觉她鬼妹/美式贵婆性格,不太觉得有中国印记;但先天条件是真的具备(苏格兰血统有作用于面相)——做所谓第一名演员除了个性努力肯定得要条件基础。

倒是更佩服她的父母,一个敢于独立决断明智,一个心怀家国从未背弃,他俩才是实力最坚强的铺垫和后盾。当然在传主叙述自己时也毫不讳言提到自己的很多经历是出于父亲之名所赐,而母亲用实际行动影响一生并且机场背影如烙印——以传主积累一生的经历,看那个时代(欣赏传主毫不介意,乃至自愿作为一个博物馆的文物,一个凝结产物,一个媒介。这点她丝毫没有自私)。

十分喜欢片中对父亲影响的形象化,剧场始终隔着木屏风、角儿在聚光灯明暗之间咿咿呀呀唱做念打,(幼小的)观者孤零零在暗处被神秘吸引,静静默念学习却半懂不明、始终无法走近的感觉;以及主人经历沧桑后,回归和亲自体味剧场和人生,才豁然开朗,渐悟剧中人的处境、心境,就如屏风渐次升褪,主人终于可以踏着暗影步近那个聚光灯下的角儿……

----- 【历史背景参考】 周信芳与裘丽琳的生死情缘 当年上海首席名媛裘丽琳与周信芳私奔时 周信芳与裘丽琳 上海滩名媛狠心将5个子女送出国 唯一被美国上流社会认可的华人厨神,有过3位神仙级妻子 亦舒笔下最美的女人 本片幕后

 3 ) 笔记:中文字幕没翻的"Clytemnestra"是什么?

在影片中,周采芹女士几次提到自己出演了"Clytemnestra"的角色,中英字幕都只显示了"Clytemnestra",并没有中文翻译。

Clytemnestra,一般中文翻译为克吕泰涅斯特拉,是斯巴达皇后海伦(Helen)的双胞胎姊妹,在希腊神话中是阿伽门农(Agamemnon)的妻子。

她在丈夫参加特洛伊战争时和情夫埃癸斯托斯(Aegisthus)一起统治迈锡尼。战争结束后,阿伽门农回国,成为她统治迈锡尼的一大障碍。于是她设计杀死了阿伽门农和他的情妇预言家卡珊德拉(Cassandra)。最后她被自己的儿子俄瑞斯忒斯(Orestes)所杀。

克吕泰涅斯特拉(左)斧砍卡珊德拉(右)

根据wiki的资料,周采芹女士在两部剧中出演过克吕泰涅斯特拉这一角色。

wiki截图

The Orestaia 是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写有悲剧《俄瑞斯忒亚》三联剧。

Agamemnon 即《阿伽门农》,是这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奠酒人》(The Libation Bearers)、《欧墨尼得》(The Eumenides)。


 4 ) 有魅力的偏执狂

可能是我的人生过于平淡,我非常喜欢观看女性类的传记。这部剧也不例外,周采芹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丰富。虽然导演拍的并不好,对她个人性格和形象的表现不完整,而着重于她和父亲的链接,片子里她父亲去世那一段让我掉了眼泪,但我不喜欢中国导演喜欢煽情的习惯,纪录片是记录真实的片子,可是导演全部都是从旧报纸上或者旧的采访视频里去寻找周采芹的过去,还有一些她的朋友的采访,让我觉得导演不仅懒惰,且全无诚意。

起码应该到她曾经读过的学校或者生活过的地方去拍摄一下,再去挖掘一下,为什么她会是这样一个人。

她是个有着鲜明人格魅力的女人,有着丰富的层次。而导演描述的仅仅只是周采芹的性格最表层,没有血肉,没有动感。

唯一让我内心有所震动的是老太太讲诉自己经历时的神采飞扬,时而得意,时而尖锐,时而愤怒、时而不屑。

我想,在生活中,她一定是个古怪、矫情、惹人讨厌的老太太,但是,我欣赏她的张扬、自负、刚硬。

看到她,似乎活出了自己不敢活出的另一面。

她现在的模样,并不温婉也不圆润通达,反而眼神中透着点凶悍,甚至还有点男性化的感觉。外表和内心往往是相反。我似乎看到她的背后站着一个脆弱却倔强的小女孩,大声说:快看看我,我是最棒的!

 5 ) 我以为,母亲也曾经是别人的女儿

如今的人们眼里,周是《喜福会》里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林多阿姨,是《实习医生格蕾》里Yang的母亲,是《新红楼梦》中的贾母……她仿佛天生就适合演一个母亲,但也许很多年前,母亲也曾是别人的女儿。

17岁之前的全家福里,周家的小女儿总是站在父亲身旁,耷着嘴角,一副委屈和不甘的神情,像只不得要领总是斗败的小兽。而17岁以后,再也没人见过这只小兽了。翻开剪报和画册,你便要被那种镇定的、充满野性的目光制服,她看着你,如同一只豹子在注视着误入领地的猎物。

从老电影的片段、报纸的版面中,便可想象出“采芹”这个名字在当年影坛、歌坛的所向披靡,然而在导演的叙事里,豹子女士的几十年里,苦痛大于荣光。在英国,她不是戏剧大师周信芳的小女儿了,仅仅是皇家学院里的一个“不可能有戏演”的中国女孩,倔强、不服输的眼神,一定是那时才开始显露的。

后来有了自己的儿子,可是每次母子的重逢,她都恰好在人生的低谷。接下来便是失去生活和骄傲,住过精神病院、在弟弟的餐馆打工……如果人生是一部电影,那么最终主角一定会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但是人生就是人生,最终一切还是向前走了。

简陋的搬演与真实素材放在一处,很容易被看出违和做作,幸好“情景再现”在这部电影用的不算太多,正稍有分心时,周老太太豹子一样的眼睛和独特的腔调,便把人的“魂儿”给拉回来了。这是一部罕有的影片,敢于在20米宽的银幕上,把一多半篇幅献给83岁的女人演独角戏,以后的导演未必有胆量这样做,因为每一条皱纹都有魅力的女演员,很难找到第二个。

影片重心落在“女儿”这个词上,身份认同感,是打开这部电影和主角人生的钥匙。片中的周采芹说她不敢回到上海去,可是终于还是回去了。在父亲相片前,摆了香案好好的磕头(从前她是最不相信“这个”的)。多年后人们才发现,小猫和豹子是同一个女孩,柔软和尖锐的部分终于合为一体了。

后来的周采芹还是很难相处,那是天才们自带的格格不入,但是很明显,她的“倒刺”被抚平了一些。

电影最好的镜头出现在尾声。虚空之处,白发的周采芹从暗影里慢慢走来,走到聚光灯下、京生扮相的面前。过去她经历了许多,那只不过是人生的半个圆,直到她站在出生的地方回顾这一切,才算完成了整个蜕变。

像是跨越时空一样,大名鼎鼎的周采芹走向了名声赫赫的周信芳,西方走向东方,女儿走向父亲。

 6 ) 像粉丝的狂热表白,看似面面俱到却什么都没讲清楚

挺失望…周采芹老师这个角色应该说是很传奇的,(虽然我一直到影片非常后面才意识到她演了哪些我知道的东西…或许怪我太没见识咯),然而影片的剪辑和编排实在不敢恭维,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说的也就是这样了吧?想讲的东西太多太碎,比起人物传记更像是个粉丝热切地想说点自己的梗,对纯路人很不友好,观看体验真的较差。

不过总归是了解了新东西,追不追随另说,给周采芹老师的人生故事和坚强两星叭

 短评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排他且自我的,周采芹的故事更可以視作處於異國的亞洲女性自我生命完善史(而非「成長史」),其享受了特定時代與文化環境所餽贈自己的禮物,也獨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折磨,能夠永保真誠的純真感卻是令人羨慕無比,紀錄片中自以為是的導演添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中國文化元素」,還一廂情願將「京劇」作為主線貫穿簡直腦殘無比。

7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彪悍的人生不解释系列。

12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2019-06@SIFF,爱她喔,她的身上母性弱一点童心多一点,拥有浮华奢侈的生活品质时可以坦然享受,潦倒寂寞时也一点也不怕,永远无畏向你走来

15分钟前
  • wata_watako
  • 力荐

片子拍得挺差,但老派上海人那种优雅真是迷人。

18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很棒的女人!不过就纪录片而言拍得不如《三生三世聂华苓》

22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拍得四平八稳,就像新闻专题片。周采芹这个人物还是挺有魅力的

26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周信芳的女儿,名噪一时的苏丝黄,哈佛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出演《红字》的舞台剧演员,《喜福会》、《艺伎回忆录》、《红楼梦》,这些标签下,隐藏着真实的周采芹。她见识过最好的,也经历过最坏的,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却是一个survivor。周家的经历,堪称传奇,充满了分离和心碎,在“大时代”的齿轮下,自尊、公正乃至生命都如此脆弱。和《卡拉斯》、《摇摇晃晃的人间》相似,纪录片主人公足够耀眼、生动,可以忽略掉电影本身的瑕疵,不知道会不会公映,公映也不会有很好的排场,万幸来看了点映,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影院看这部片~

31分钟前
  • 苦丁茶
  • 推荐

己亥58. 那高昂的自尊。一个完整的人。说句题外话,从这个纪录片其实可以看出,采芹并不适合演贾母。她其实一直是个孩子,没有老去,一直怀抱着儿童的完整的天性和赤诚,自己完整的性格,从未被深刻的“雕塑”过。贾母虽然心性爱玩,但是仍然是大家族的长者,一个经年累月的精明的老人,一个投入了相当大的神思、精力在管理自己儿女身上的人。采芹与贾母在外的特征上似是有重合的,但是精神内核完全相反。所以她扮演的贾母,眼神里飘出的,总不是书里贾母的心和情态。

33分钟前
  • Matt
  • 力荐

“我已经看见天了,所以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升到那么高。但这也是我的动力,对吗?”震撼

35分钟前
  • 七月流火
  • 推荐

主流纪录片的拍法,一边是滔滔不绝的口述历史,一边是通过表演去情景再现,再一边就是寻找历史视频做人物活动背景,还是很扁平。人物本身很有魅力,感情生活、家庭背景、演艺生涯,随便一个点都是故事,可以拍得更好的!从上海到香港,到伦敦,再到美国,周采芹老太太的生命力很旺盛,年轻时是一枚性感尤物,符合白人对东方女性的想象,她的内心很执着,天生就是吃演员饭的,以前在老版007、放大、傅满洲等电影里见到她,还以为是越南人。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有些话不便说,都寄在歌声和表情里了......传奇女子。果然艺术家比较容易得抑郁呀。周奶奶还真是挺顽强的:tenacious of life!

40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搞个女的演年轻时状态的戏实在莫名,很可能是败在这个叫陈苗的导演身上,因为其他部分都很像BBC纪录片思路。信息量还是很大,周信芳老婆厉害的,情义深,远见高。

43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虽然素材的编织基本以时间为主,但对于主线,即周采芹的人生选择和路线,仍然是太碎片了。很难看出导演对于内容的整体建构思路,有些可惜了,这么有趣的人物。

44分钟前
  • 起司土豆泥
  • 还行

知道自己是吃哪口饭的人真幸福

47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三星半,其实将采芹的魅力跟“难缠”展现得很到位,也蛮有趣味。只是一方面,有些问题不知是否二次剪辑过,看得人一头雾水——比方说跟儿子的结局。再就是……这片名起得也忒不讲究了……除了籍贯为上海,这影片本身有展现采芹跟上海的关系吗?

49分钟前
  • 江山万岭尽皆迷
  • 还行

豹子一样的周采芹女士,魅力简直要溢出来了。裘丽琳其实也很传奇,虽然周采芹说她更像父亲,但包括周采茨都是很明显的“虎母无犬女”,母亲骨子里的那股劲儿传下来了。有关父母的回忆都非常唏嘘,离开上海时周信芳对她说“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人”,母亲到英国探亲,说英国的海没有中国的好,告诫她不要说中国的不好,最后只有一句母亲在伦敦机场永远地走出了我的生活,下个镜头红旗飘扬。印象深刻周采茨说的那句,人家说时间会把这些东西抹掉,其实看不见,抹不掉。还有“If I were tender, I will die”。

53分钟前
  • 力荐

2019.6.27 朵云轩上海首映礼&主创交流场。周采芹本人很棒,但是导演很烂,不是金刚钻为什么要揽瓷器活…当中有几段拍现在段落填充到过去是几个意思

58分钟前
  • 一翊
  • 还行

技术层面,完成不错,采访与画面的混搭,剪辑以及配乐。不过就人物纪录片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人物,周采芹这位老奶奶太有意思,太有气质了……表面看,是一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时代与个人交互。但往深了思考,其实是在讲述父亲对女儿人生的深刻影响,再往深处看,是舞台对周采芹的人生影响。3.7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

正如映后交流会上一位老先生提出的:片名叫《上海的女儿》,其实片中讲英国讲美国,独独篇幅最少的就是上海。周信芳先生教诲子女“覅忘记侬是中国人。”这句出来的时候,大家还很惊喜。没想到这也是全片唯一一句上海话。哎罢了,周采芹一生绝大部分时候生活在海外,电影也是真实的映射吧。今晚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命运巧合,点映的朵云轩贴隔壁就是她父亲的上海京剧院,也是令人感慨人间沧桑。

1小时前
  • 夏之轻寒
  • 推荐

一流的海外人生,二三流的纪录手法,其实对周采芹这么独特的老太太,可以从新的角度挖掘更深点,绝不该止于《艺术人生》《档案》那样综艺访谈式的浮光掠影。不过看完后也大概知道了海外生活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美,周强硬的个性也是被生活磨练出的,就像她引用自述的那句话,“我一温柔,我就死了。”

1小时前
  • 瑞波恩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