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

恐怖片美国2002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爱德华·诺顿,拉尔夫·费因斯,哈威·凯特尔,艾米丽·沃森,玛丽-露易丝·帕克,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导演:布莱特·拉特纳

播放地址

 剧照

红龙 剧照 NO.1红龙 剧照 NO.2红龙 剧照 NO.3红龙 剧照 NO.4红龙 剧照 NO.5红龙 剧照 NO.6红龙 剧照 NO.13红龙 剧照 NO.14红龙 剧照 NO.15红龙 剧照 NO.16红龙 剧照 NO.17红龙 剧照 NO.18红龙 剧照 NO.19红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5

详细剧情

  最近出现了一起凶徒连环杀人案,最令人恶心的是,凶徒每次作案后都将被害者的喉咙割走。FBI探员威尔(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负责此案的侦察,经过详细调查,威尔分析此人每次都是将被害者的喉咙割走吃掉,然而却没有找到任何凶徒的蛛丝马迹。威尔向患有精神病的犯罪心理学家汉尼拔(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求助,希望汉尼拔能刻画出凶徒的犯罪心理以助破案。  不料汉尼拔精神病发,意图伤害威尔,最后被关进了精神病监狱,此案也就不了了之。多年后,威尔又遇到了一起相同的谋杀案。虽确定了犯罪嫌疑人,但若想清楚推敲出此人的犯罪心理,以将其乘之于法,威尔只好再次找到了汉尼拔。

 长篇影评

 1 ) 渐离佳境

“如果你有想象力,就让它自由驰骋吧;如果你没有,那么请你打住,这本书不是为你写的!”

这句话可以是一把标尺,在我们的大脑还未及沉溺于精彩故事之前,先就为那一颗颗或充盈或干涸的心灵做出度量,同时也为不同读者各自迥异的感受提供注解。然而,让笔者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这句略显狡狯的话,斯蒂芬对其作品是“恐惧”而绝非“恐怖”小说的“辩解”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依不饶更让我玩味。但是,若要辨别出这二者的高下实在是件耗费精力的事情,不如借剖析电影作品之便利,不经意间豁然开朗也未可知!
希区柯克曾说“真正的恐怖源自观众的想象而不是银幕上所表现出来的事物”。《沉默的羔羊》是坚决秉承了大师的教诲才取得了让人眩晕的艺术成就。并且,该片更大的贡献在于为一种古老的类型片开辟出一条变革之路并成就了一位表演奇才安东尼·霍蒲金斯。不同于以往同类角色的单一性,安东尼塑造的食人魔形象具有一种摄人心魄同时又催人迷醉的独特魅力。
每当一部影片被经营成一种品牌则必然难逃被破坏性开采的厄运,更何况汉尼拜尔已经脱离于影片之外而单独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正因如此,使得创作者开发续集前传的行径变得名正言顺。其不仅掩盖住了刺鼻的铜臭甚至还可以披裹上一层延续艺术生命的瑰丽外套。
在整个食人魔系列影片中,《红龙》架构的故事发生时间最早,但推出的时间却最晚。不同于《汉尼拔》的信马由缰,《红龙》所追求的叙事技巧和艺术风格更贴近《沉默的羔羊》所热衷的那种“引而不发”。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红龙》作为食人魔系列作品中的最前端担负着引领整个故事发展的重任,而固守原著的精神也多少限定了创作者想象力的发挥。其次,布莱特·拉特纳从《汉尼拔》的饱受指责中洞悉到,单纯表现感官恐怖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伎俩,而那种不露声色却在内心反复涌动的恐惧才是惊悚片的精髓所在。所以,回归《沉默的羔羊》中成功运用的技法,实乃上乘选择。
不过,并不是所有方向正确的战役都必然获胜,同理,一部演员阵容奢侈、创意一流的电影作品也完全可能在一些极不显眼的细节上处理失当而功亏一篑。和《汉尼拔》的“放纵”相反,《红龙》似乎被太多的规则所束缚,让很多原本灵感四溢的桥段变得笨拙并反过来制约了故事的发展。最终让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恐惧氛围慢慢飘散离去。
在小说原著中,汉尼拔教授是作为一条副线来展现的,其对整个故事的作用是穿针引线。影片真实准确的再现作者意图可以说天经地义。但这个似乎最不成其为问题的地方却难煞了影片主创人员。因为《红龙》有一部太过出色的“后传”,所以原本作为副线交代的人物汉尼拔教授得以“登堂入室”并成为了全套食人魔系列影片中最不可撼动的灵魂人物。如何给予汉尼拔教授足够大的表现空间来成全观众的喜好,同时又要避免故事的主线不致旁落为尴尬的鸡肋,这几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而导演在影片中所流露出的左顾右盼则为这道命题作了一个颇为中庸的解答。
《红龙》以汉尼拔教授的被捕作为背景来引领故事。两位主人公在开场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内即告完成首次银幕“对角”。这无疑是一种很“折中”的手法,因为故事主体的推进耗费不起太过冗长的时间去渲染追捕的惊险。所以,原本可以制造出的悬念迭生被角色的仓促上阵所彻底葬送。不仅如此,因为主角的过早相遇,间接导致了影片后半段导演苦心营造的监狱戏丧失了足够的戏剧张力而变得乏味。可以说,这是一个让人喜忧参半的开头。
故事的主体部分随着追捕一个绰号为“牙仙”的变态狂徒而展开。警官威尔为摆脱窘境不得不数次求教于身陷囹圄的汉尼拔教授。两个冤家的几幕对手戏原本应是本片最出彩的桥段才对。但实际上却只是克隆了《沉默的羔羊》之的表皮,而根本无法触及到其精髓。影片那个单刀直入的开场白在这里“终于”显现出“不凡”的价值。因为悬念的丧失殆尽,使得导演拼命布置的气氛显得颇有几分滑稽。可以看出,导演在此作了对《沉默的羔羊》致敬式的抄袭。镜头中画面的推进、人物间闪烁其词又语带机锋地对白、甚至连同道具的布置和音效处理都和《沉默的羔羊》保持了惊人地一致。但无论怎么努力,《红龙》就是无法复制出《沉默的羔羊》那令人窒息的氛围反而却造成了一种“洞房花烛不落红”的尴尬效果。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部作品啮合故事线索的能力有太大的差异。虽然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同一种包装,但这不足以掩饰两者间艺术层次的差别。《沉默的羔羊》的主线同样也是追捕与拯救的故事,却能紧紧依附于汉尼拜尔这条副线。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克莱丽斯与汉尼拔的关系远较威尔复杂并带有一种令人迷幻的暧昧,而后者与食人魔间就只有憎恶和怨恨。缺乏直达心灵的沟通和默契,这种局限性展现在银幕上就是单独看谁的表演都非常出色,然而角色间的交流却永远相互排斥。所以,你会发现《红龙》中霍普金斯的表演虽已臻化境,却始终也无法给你扑面而来的惊悚感。那是因为再精彩的演绎也无法脱离故事本身而单独存在,他需要一位消解并回馈其表演的对手存在。《红龙》没有为其成功设立这样一位“受众”,所以最终成就了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精彩表演”。
同时,如果将汉尼拔的戏份完全从《红龙》中删除,整部影片依然可以“屹立不倒”。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影片中威尔的侦破完全“逃离”了汉尼拔的掌控。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后者处心积虑的误导和谋害,威尔与“牙仙”的交锋要顺利许多。但同样的情况在《沉默的羔羊》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克莱丽斯对野牛比尔的追踪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汉尼拔的精确指点。那穿插着投桃报李的心理测试不仅引导着克莱丽斯找出正确的路径,甚至还最终让她摆脱了沉积多年的心理阴影。《沉默的羔羊》中的食人魔是一位能驾驭全局的博弈大师,其他所有人物都是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棋子。他能间接参与局势并精确左右结果。然而,同样一个人物在《红龙》中却沦落为一头囚禁于牢笼之中的“困兽”,除了发出几声无谓的嘶吼和设立一两个小陷阱外无甚作为。
《红龙》的演员阵容豪华得简直让人眼晕,任何一个演员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实力派。但导演明显缺乏将他们撮合到一起的能力,影片为我们“奉献”了太多太过出色的个人表演却鲜见精彩的对手戏。这一致命的缺陷使导演苦心经营的恐惧效果往往被漫不经心的对峙所冲淡。而最终真正冲击观众心灵的已不在是《沉默的羔羊》所彰显的那种可让血液凝固的惊颤,却是《汉尼拔》所衷情的赤裸裸的血腥与厮杀。

 2 ) A Troubling Gift

这场三个男人的风云际会,Hannibal和D都是显而易见的疯子。Will是夹在他们中间的,疯子里的正常人,正常人里的疯子。 当年他最后一次跨进Lecter博士的华丽公寓,半夜三更坐那儿剥露正在追踪的连环杀手的动机。博士面对这张洁白坦直的脸,使劲儿压制自己的焦躁。他本来一贯优雅冷静自持,作为一个食人者,超人地存在,俯视众生,但眼前这小子居然侵入了他的边境。博士说,你拥有一种troubling gift。这是赞许,也是诅咒。 固然,他从博士的刀下侥幸生还,且生擒了对方。这一刀本来不必挨。他几乎已先行触及真相,但他摇摇头,说服自己是太疲惫。当这个他熟悉和仰赖的精神科专家把刀捅进他身体、温柔地抚慰他、扶着他倒下的那一刻,某一部分的Will已经死了。 活下来的那部分跑到佛罗里达去修理船马达,烈日海风下好似另外一人。他再三犹豫,看到被灭门的两家人在照片中生动的笑脸,终于还是重上征程,好似诅咒的兑现漫长无尽。 他夜访凶宅,默默重现杀手的所见所为。黑暗里他睁开眼睛,黑色轮廓中双眸冷亮。他沿血迹行走,挣扎着去直视孩子们血迹斑斑的空床,用冷水扑脸,在破碎的镜子前和凶手“对话”。已知的对他都是相对容易的部分。剩下的呢? 只能去见博士。 沉重、严肃地走过去,刚开始几乎难以视线相接,出门后会虚脱在椅子上。但一轮轮的言语交锋中,他凌锐明晰,毫不退怯。博士不承认他是普通人,因为普通人抓不住自己,他则不承认他比博士聪明,只是因为博士是个疯子才会被抓住。博士说,你怕我,但是你还是来找我了,你也怕那个羞涩变态的杀手,但你也会去找他,承认吧,你逮到我就是因为我们非常相似。——他直接击中了Will的恐惧,恐惧那些黑暗,要与其交融才能将其捕获的、会不断侵蚀、反噬和映照自身的黑暗。 博士高高在上地闲庭信步,在这座囚室里他没什么真正可在意和丧失的。他用暗语指使D去杀掉Will一家,除了给自己复仇,也是享受享受棋逢对手的乐趣。Will看重的东西则多得多。他们俩都是蓝眼睛。博士那荡人心魄的小眼睛是迷幻而漠然的波澜不惊的霜蓝,而Will的眼睛像是在燃烧的冰。以后还会有另一个女探员坐在这里,睁着清澈的眸子凝视博士,和Will一样满怀对世人的悲悯,也许比他更加无畏坚定。然而她当时只是逼近过地狱的边缘,并不像他曾经深入过那核心。 他是带着这样的创痛和恐惧再次向那核心而去,咬紧牙关、嘴唇紧抿、看起来面无表情地,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代入进去。在他和D在最后一刻相见之前,他已经和他交汇了很深很久。他跳出安全地带,毫无防护地隔着百叶门和D对射,仿佛早就知道自己逃不过被再次洞穿。那最后持枪直面的了然,令人心碎。 ------------------------------------------------------------------------ 好吧,我承认我是爱德华诺顿的粉,不需要看到这里才知道吧。^^ 整部片子最受关注的是经典食人魔安东尼奥霍普金斯和展示了兔唇、裸奔、大片纹身的变态连环杀手拉尔夫费因斯。爱德华诺顿的探员角色被认为比较平淡无奇。但个人感觉相对于前两个角色的典型性,诺顿奉献了一种能够夺取呼吸的深微细腻的表演,让我这个奔着花痴演员而去的观众完全为探员Will的内心和命运所沦陷。那段夜访凶宅的独角戏长达四分多种,诺顿的处理极其压抑又极其饱满,非常有层次和张力。这人老是套着分裂专业户的头衔,其实切换频繁大开大合的角色并不是唯一的(可能也不是最好的)展现演技和爆发力的媒介,有的时候是扑克脸、面瘫和无数无数的“普通人”更难把握。就像拉尔夫费因斯在本片里的角色色彩强烈,但他大神级的表演是英国病人那一挂的。诺顿也觉得搏击俱乐部没有面纱难演。 这片子里两个杀人狂。D又是先天缺陷又是童年阴影的,看似很饱满很有前因后果,但这一套整太多了就很俗套和乏味。D还是太有执念,所以只能仰望Lector博士,后者才是魔鬼,不需要背景,不需要过去,就凌驾凡人横空出世,横行几十年也不过时。Will以一介普通人的血肉之躯与其产生羁绊,一路交锋抗衡,是很有意味的互相映照。可惜导演大概还是怕浪费诺顿的标签特质,在最后一场戏里硬搞出一段分裂来,情节一下子多了不少匠气。

 3 ) 《红龙》:魔龙附体

这是“汉尼拔”系列的前传?我还没看资料,我不知道。看完整个系列再来说这个。

昨天刚刚看完《孽欲杀人夜》,影片的情节都历历在目。当《红龙》的情节正式开始后,我才知道,我看的是一部翻拍片,而且是与原版故事近似相同的翻拍片。本片从人物、角色的名字、大致情节上与都与《孽欲杀人夜》是一致的。既然情节我都知道,尤其是像本片一样的犯罪推理片,我还怎么能看得下去?整个看片过程很痛苦,看得我非常郁闷。而且,我还睡了将近二十分钟。

情节上本片与《孽欲杀人夜》主要不同的是影片结尾。原版是在杀手的家里展开枪战。本片里,杀手是自行设计了一个圈套,然后跑到FBI家里去杀人,在FBI家里被击毙的。略有不同的地方,本片对汉尼拔的戏份增加了,也注重塑造了他的性格,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比《孽欲杀人夜》丰满许多。

本片的“牙仙”与原版有些区别。原版里面的“牙仙”是一个童年被折磨,心理扭曲的杀手。本片里“牙仙”不只是童年被折磨,他还被一幅画所控制,近似于一个双重性格的人,是一个病态的疯子杀手。

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不同,其他方面与原版完全一样,除了稍许细节。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主题,只不过本片更复杂一些,更黑暗一些。对于《孽欲杀人夜》的想法,我都已经写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一遍了。

这样近似相同的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较,很明显能看到双方的优缺点。

《孽欲杀人夜》的氛围凝造绝对是一流的,音乐的选用,镜头的运用,取景的角度,比本片强得不止是百倍。《红龙》的演员表演是亮点,尤其是Anthony Hopkins,把汉尼拔那种优雅神秘又邪恶的性格特征表现的非常完美。“牙仙”的扮演者Ralph Fiennes也比原版里面的糟老头冷酷很多,完完全全的是一个冷血杀手,就是长相太帅了。Edward Norton扮演的FBI探员,和原版的倒是不分伯仲,看来这个角色不太讨好,没有什么发挥空间,谁演都差不多。《红龙》中的配角也很出彩,比如 Philip Seymour Hoffman、Harvey Keitel,都比原版里面演员的发挥好。

可以看得出来,原版的导演好,翻拍版的演员好,这是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这样来看,本片的导演Brett Ratner指导的水平实在一般。把一个很好的故事,拍成了一部很普通的美国犯罪片。可惜了众多大牌明星。

如果把两部电影的优点合并在一起,那绝对是一部完美的影片。导演是Michael Mann,演员是Anthony Hopkins、Ralph Fiennes、Edward Norton、Philip Seymour Hoffman若干人等。绝对是豪华阵容,这样的“红龙”,看起来才过瘾,才好看。可惜,这只是我的想法。

两片比较之后,我认为,如果想真正欣赏故事,欣赏完整的“汉尼拔”系列,那就不要看本片了,直接看《孽欲杀人夜》。它使用的方法使人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故事。本片从故事的整体上来说,可看性不高,比较平庸。

序列:0055

Red.Dragon.2002.ULTiMATE.EDiTiON.iNTERNAL.DVDRiP.X264.DTS-KiSS

2011-01-13

 4 ) 鲍鱼炖熊掌,暴殄天物

如果电影是一道菜的话,红龙就是一锅没有炖出味道的极品海鲜大杂烩,单独吃,每种食材都是极好的,可是混在一起总感觉缺了点儿味道,不是那么回事儿。好莱坞从来都不缺乏好题材的恐怖类型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很有野心,也很想讨巧,从结果来看,《红龙》明显是想借着《沉默的羔羊》的余享,打造出一部兼顾商业性与文艺性的经典剧情片,影像与题材都很丰富:血肉模糊无眼尸体、少年创伤、性心理扭曲、精神变态等,话题当然也不缺乏,天然戴着《沉默的羔羊》前传的帽子,依然吃人的汉尼拔等,演技更不用说,安东尼·霍普金斯、爱德华·诺顿、拉尔夫·费因斯等每个单独拎出来都能作为电影的扛鼎之人,就在在这样天时地利之下,红龙本想载着好莱坞三大黄金男演员飞龙在天,无奈最后却降落在地雷阵里,亢龙有悔呀!

电影开篇就利用汉尼拔的余威,营造了一个不吃人就不是一个敬业变态的心理医生,导演既没有明确汉尼拔为什么吃人,也不描述吃人以后拔叔的状态,仅仅就是因为在音乐会上弹错了调就被吃掉,这样的理由实在是不够令人信服的变态,只能说明拔叔可能只是一个原本慈祥的重度强迫症患者。当我整理好心情准备面对一场黑色喜剧片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诺顿扮演的警官就凭着一部居家必备烹饪菜谱开始了对一个心理学家的深度怀疑,汉尼拔当然也不是一盏谨慎的灯,一看诺顿拿起了菜谱就不问青红皂白的开始了对诺顿后背的袭击,没错,他就是一改羔羊时的儒雅和理智,令人发指的冷静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就是那么差劲,也没有用惯用牙齿,他仅仅是插入······但是却偏了,结果拔叔就是因为这场失败的、一反常态的突然袭击被关进了那个日后可以令他无限装逼的监狱,成功被改造成了一个话痨,今下来的全片时间,他都自豪的仰着脸,呆在那个卧厕一体,通风极差的包间里面,骄傲的指导着仇人去完成他抓坏人的使命,这不是变态,这是活雷锋!能力不足的导演在快速的把拔叔送进监狱的那一刻,肯定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任务,先关一个。

尚还年轻的优秀警官诺顿开端把汉尼拔送进了铁桶般的包房,然后却成了一枚有志的佛系青年,不爱武装爱修船,享受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光,无忧无虑的开始了他的海边生涯。诺叔肯定是受到了很重的心灵创伤,他的佛系根源就是因为那个已经被拔掉牙齿的吃人狂魔。导演又长出一口气,终于又流放一个,但是此刻的电影故事突然之间就化解了所有冲突和矛盾,该关的关,改流的流,在电影马上很可能在五分钟内就必须要出终场字幕的危难时刻,万众期待中,背负血海深仇的拉叔终于开始杀人了,观众长出一口,原来拉叔才是主角,正襟危坐,正戏开始了。

跟好莱坞例行的套路一样,像拉叔这样的变态杀人狂,得有变态原因,基佬、性困惑、变装、少小居家老被侵、老婆出轨、孩子生下来没嘴等等等等;得有图腾,飞蛾、面具、丝袜、电锯、甚至还有打字机。可惜的是,导演还是嫌电影进展太慢了,仅仅通过一些不痛不痒的语言片段就叙述了拉叔自小被虐待的事实,没有画面、没有人物、没有情节,只有一张实施虐待的元凶的半身照片被挂在墙上,然后还长的很慈祥。于是拉叔毅然决然的顶着变态的角色设定,以转化的名义痛快的杀完两家,可是一直到影片结束,我都没看出来拉叔剧情内几个关键信息点:红龙、转化、纹身、中国元素究竟有什么必然存在的意义。一句话来讲,就是几个看起来特点鲜明、吸引眼球的要素,对剧情的发展却没有产生必要的帮助,白瞎了拉叔这张脸。但拉叔的罪行却救了三个人,一个是久囿荒岛的心灵创伤警察、一个是深居不能出的话痨,还有一个是一直在摄像机后总感觉不知所措的导演。

正戏真的开始了,其实案件并不复杂,可能导演就是为了更为立体的描写拉叔变态的人物形象,让拉叔演绎变态的时候用力过猛,结果就导致拉叔的犯罪过程极不严谨,作案特点过于鲜明,犯罪线索漏洞百出,平时对待陌生人也太过嚣张和高调,观影时一直都担心拉叔不给诺顿宝贵的出场机会,一不小心案子就会因为其他线索给破了。导演在展开这部分剧情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只是因为现场太惨,杀人画面不忍直视,FBI才不得不请出了诺叔,而本来发誓老死渔船的诺叔就因为别人的几句忽悠,出山了。诺叔顺理成章的去找汉尼拔寻求帮助,不过由于导演过早的把汉尼拔送进监狱,导演不能很合理的为汉尼拔和拉叔建立情节联系,于是采用了一个颇为搞笑的方式,让全国闻名的食人狂魔拔叔在监狱里给外界公然打电话询问诺顿妻儿住址、同时通过登报纸的方式把地址告知给拉叔,期间,电话无人监听,强行把汉尼拔和拉叔配在了一起。正在这时,全片最为巴格(没有呀路)的盲女出现了,导演没有选择让盲女与拉叔产生什么让人信服的心灵沟通,只不过为了让观众感觉到,盲女在拉叔行为转变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是确定的事实,情不够、肉来凑,拉叔只能最终与还算性感的盲女壮烈上床,而后还增加了一场拉叔的裸奔戏,就这样,在盲女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 完美铺垫的爱情感召下,拉叔在仅仅做了两起案子以后,就准备为了盲女金盆洗手、退出变态界(作死记者那个,拉叔只能算是被迫杀他),这种不敬业的行为必将受到职业道德的审判。

诺叔通过跟话痨拔几次不令人信服的信息沟通、加上拉叔作案后的作死暴露、最后还有自己特异功能般分析能力的加持,最终发现了拉叔的真实身份。这一段情节给人的感觉就是拉叔在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暴露身份帮助警方破案,其作死的程度不亚于在警察局门口公然举牌要求投案自首。当然诺叔也不是省油灯,沿着拉叔主动提供的线索很快就找到了拉叔,于是剧中的两大巨头终于在诺顿家中面对面相遇了,经过一波相对还算刺激的枪战,拉叔终于被打死了(总结其行为跟自杀没什么分别),诺叔又带着妻儿回到了那个他梦寐以求的船上,继续开始他的佛系生涯。另一边的拔叔依然笔直的站在那里、自豪的仰着脖子、面带微笑呼吸着包间中的空气,享受着食人高智商变态心理医生名号给自己带来的无上荣誉,坐等《沉默的羔羊》女主角的临幸,全片终。

总结一下,好的电影不论采用何总叙事方法,主题肯定是明确的,看完以后你能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即便不讨论什么教育意义,至少我不用大脑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感觉的走出电影院,《红龙》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导演究竟想表达些什么,一瓢凉水灌进肚子里,肉还是肉,水还是水,没有任何的融合。《红龙》应该是一部很典型的多无产品,无情节、无主线、无良好的故事架构,所有设定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或媒介都浅尝辄止,三位骨灰级演技的男演员各自为战,几乎没有什么碰撞出火花的机会,拔叔和拉叔在电影中甚至只是神交,至始至终都没有打过照面(当然也跟导演过早把汉尼拔送进监狱有关)。而情节的推进老给人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每个主要人物的行为逻辑都显的很不真实,导演应该是不能很好地利用三位重要演员的突出个人能力来烹调出一道好菜,只能拍一个是一个,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单独部分完成了每个人身上的戏剧任务要求,而没有也没有能力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红龙》很大部分参照了《沉默的羔羊》的剧情模式,片方也很有野心的集合了三大演技派男星,能看出来片方原本是很想用心的做出一部《沉默的羔羊》的续作,无奈电影史上从来都不缺乏明星堆砌却最终失败收场的实例,而这一次,《红龙》起始于一个冲突弱化的剧本,终结于一个看起来没有信心的导演团队,又成为了一个狗尾之作,为了三位老戏骨,给两星吧。

 5 ) 浅谈红龙和沉默的羔羊区别

1、汉尼拔对史达琳有着绅士对女性的保护欲和掌权者对羊羔的怜惜,对威尔没有,对威尔的更多是对他天赋的兴趣+碰上对手的兴奋+双重身份下近距离接触调查他的探员的有趣

2、史达琳不拥有威尔诅咒般的天赋,对自我的存在也不感到怀疑,她可以泰然的一直站在正义这边,确信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本心所求,她抓住犯人而不受他们干扰。而威尔不能,威尔拥有的天赋让他可以深入杀人犯的内心并迅速找到案子的切入点,但与此同时威尔不得不付出让杀人现场的回忆长久的保留在脑海里,对罪犯的深入剖析几乎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以至于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他对案子进入的越深,就越模糊了自己和罪犯的区别。

3、汉尼拔和史达琳做交易的筹码是她的童年阴影,并不涉及到她对自我是不是犯罪者的认知界定,而拔叔和威尔交易的筹码必定是引诱威尔放弃挣扎堕落深渊。因此史达琳更容易和拔叔做交易而威尔不能。

4、史达琳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而稚嫩的,尽管精明干练,充满正义感,她在和强大而完美的汉尼拔交锋中,处于弱势,几乎完全被拔叔玩弄和掌控。而她急于建功立业和自我救赎,也为拔叔侵入她的头脑做了铺垫,所幸拔叔对她非常绅士和怜惜,除了让她感到被剥光的恐惧之外没有其他伤害她的行为。威尔是老练而沉稳的,按照原著的描述是一条最优秀敏锐的猎犬,加上他根植内心的对自己天赋的恐惧,他有能力也有理由和拔叔进行平等的对抗,在前期找拔叔作为食人魔案的顾问时,威尔可以拨开拔叔设置的重重迷雾准确的找到真相,还能在与拔叔的智力体力对抗中不落下风,这是和青涩的小羊羔史达琳完全不同的。

5、我认为拔叔和威尔,拔叔和史达琳的故事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非常好看。拔叔和威尔之间的关键词是“势均力敌”“拥有同样天赋的一体两面”“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以及正义本身对自己的反思”,而和史达琳之间的关键词是“作为掌权者对羊羔的引导”“作为绅士对女性的保护”和作为“正义需要邪恶的帮助对抗邪恶”。

 6 ) Ralph Fiennes对Hoffman扮的记者说的那段话。

当做dictation了。

"I am the dragon and you call me insane.

You are privy to a great becoming and you recognise nothing.

You are an ant in the afterbirth.

It is in your nature to do one thing correctly.
 
Before me you rightly tremble.

But fear is not what you owe me

You owe me all."

 短评

奔头演技男大集合

7分钟前
  • 飘來飘走的甜蜜
  • 推荐

看了几本烹饪书的拔叔依然是坐在玻璃牢笼里望闻问切然后突然呲牙咧嘴吧唧嘴巴的老一套 这一集好在有爱德华诺顿和费因斯撑场面。不过总觉得这2位是在各演各的……

9分钟前
  • 猫龟🐌
  • 推荐

三个演技男一锅烩

10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威尔和红龙这两个角色和演员并不融合,诺顿和拉尔夫演员本身没有问题,但这两个角色并不适合这两名演员。诺顿是外表纤弱内里强大,自己更像大BOSS,收着演并不适合他;拉尔夫形体姿态表现一流,但眼神里看不到变态。安东尼的汉尼拔是到位的,但这部他只是话痨而已。十几年前的罪案片还是耐看的,诺顿的颜值还是耐看的

11分钟前
  • 推荐

诺顿在当中的演出相当出彩

15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2星半 3位主演还是可以的,可问题是,《红龙》的故事设定注定它比“羔羊”逊色,不仅故事本身不够韵味,它的人物也太过独立了,人物关系上的隔层使得3位主演显得独立一枝,没有精彩紧密的对手戏,就连汉尼拔也沦为庸角,成了男主单纯的话唠纸板人,凶手和警察间更是断裂两别,导演的平庸就更不用谈了吧

19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还行

看过这部就懂得为啥现在孔雀台的汉尼拔是同人剧…本来我觉得诺顿已经够受的了结果跟休丹西比起来完全是阳光健气好少年啊!

20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虎头蛇尾,所谓的transformation到最后也没展现

2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我擦,原来红龙里头的杀手和伏地魔是同一个人。。。。。。

26分钟前
  • 龙哥儿
  • 力荐

 也许是因为已被公认为演技派明星,所以拉尔夫•费因斯似乎便不怎么在乎自己的面容了,他饰演的角色大都是“毁了容”的。《红龙》中的杀手Francis,嘴上方便有着一个兔唇手术留下的明显伤疤,而在《哈利波特》中,伏地魔更是没有鼻子——这还不算最坏,因为《英国病人》中的他,一半时间都是以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倒是配角更出彩,这续集彻底成了不走心理路线的廉价恐怖片。英国病人的表演秘诀就是孜孜不倦的各种毁容。★★★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沉默的羔羊」前传。红龙杀手和伏地魔居然是同一个人,哈哈哈哈哈。「红龙即The Great Red Dragon。源自《圣经·启示录》第12章1至17节,使徒约翰对末世景观的描述。末日审判时天上出现的一条七首十角的大红龙。它是魔鬼撒旦的化身,为欲吞食身穿太阳的妇人所生之子,而在争战中被打落在地,后为天使捉住,以大链捆缚,丢入无底坑,禁锢一千年。」剧情和沉默的羔羊非常相似,这一次汉尼拔的粉丝杀手是一个有童年被虐待阴影的兔唇者。内心孱弱的他把邪恶的红龙当作守护纹身在背后,他的杀人计划近乎完美,唯一出了差错的是他爱上了一个盲女。他从未体会过爱,所以在第一次碰见爱情的时候,他选择了落荒而逃。

34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Don't cry for me.How easy love has gone. Try to see.How deep my despair is. 。。。永远都不会有人爱你。

38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总之,只要安东尼大叔一出现,即使不见血,也会让人抖三抖。那眼神,那表情,记忆深刻,何况这部电影中还有陪着安东尼玩猫捉老鼠游戏的爱德华·诺顿,情节绝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氛围一步步营造,步步惊心。当然了,拉尔夫,除了伏地魔之外,这里面的造型也是气息浓重啊。作为沉默的羔羊前传,很棒。

4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个人感觉比正篇好看,演技派们都齐聚一堂了。Norton很charming,伏地魔你有毛好自卑的,你帅死了好吗!至于Hannibal教授,原来他的最大爱好就是TX一下来拜访他的探员打发日子呀╮( ̄▽ ̄)╭

44分钟前
  • LOU
  • 推荐

这不是谁技高一筹的问题,做足了功课还是没有成功那就要归咎于运气。信仰什么是一件好事不过一旦走火入魔就功亏一篑,最后吃掉那张画是他自己的仪式吧。诺顿还是棕发看着动人,拉叔这不能算是全裸出镜,正面镜头都没有一个~三星半

47分钟前
  • 银河小姐
  • 推荐

比《汉尼拔》好得多。。。一星给费因斯神演技,一星给诺顿无敌美貌,一星给霍普金斯强大到恐怖的存在感。。。

49分钟前
  • 江户川歌磨
  • 推荐

比汉尼拔好看多了,所以说好演员出演很重要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红龙》是《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的前传,事情发生在食人恶魔汉尼拔·莱克特博士和克拉丽丝相识之前,演员卡司很强大。其实早在这部影片问世之前,小说《红龙》就曾经被搬上过银幕,那就是1986年著名导演迈克尔·曼曾拍摄过的《孽欲杀人夜》,可惜这部片子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55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这个故事太做作了,Hannible的角色设定牵强而突兀。Norton一幅万年弱受相。

57分钟前
  • 川总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